來戛納的電影,隻要不是那種特彆小特彆小的獨立電影製作,通常都會運作一場發布會。
畢竟能夠入圍三大,並且得到一些肯定,對許多影視從業者來講,都還挺重要的。
不過這發布會到底是自欺欺人,還是說真的那麼火,恐怕除非是來到現場的人,否則很難分辨真假。
至少對國內而言是這樣的。
天朝時間2號晚上11點多,《失戀三十三天在戛納舉行記者見麵會,見麵會座無虛席的消息出現在國內的新聞板塊上麵。
拋開那不知道哪個加班熬夜趕稿子的倒黴蛋不提,至少,很多關心戛納,或者說關心影視圈的人都從這些消息中知曉了……許鑫又一次“出圈”的電影。
《失戀三十三天
西影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放出預告片,定檔6月2號。
把所有消息都放給影迷後,《33天的熱度反倒沒了之前《山楂樹那麼火爆。
好多人覺著……似乎已經熟悉了。
許鑫的電影火,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雖然不知何時起,“許鑫=爆款”的印象就這麼落入了所有人心裡。
但至少,現在很多影迷確確實實是這麼認為的。
甚至一些他的粉絲已經開始把他和剛出道時期的老頭相比較了。
最後得出一句:
“嗯,許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其實這話嚴重的言不符實。
但架不住很多人都這麼說。
對於新影迷而言,張導……或者第五代導演的黃金時代太遠。
但許鑫很近。
所以,這次聽到他的電影在戛納廣受好評,大家反倒很澹然。
好是應該的。
不好才是問題。
這不,2號才剛出新聞,可三號晚上十點多,《33天爆滿,座無虛席,清一水兒外國臉孔的照片就已經傳回來了。
而對於國內這些新聞,西影廠的人也和許鑫說了。
但一向在成績上麵很謙虛的許鑫這次,卻沒說任何關於“滅火”的話題。
因為,他要的就是這樣。
一開始,隻是許鑫出品,必屬精品。
後來啊,西影廠出品,必屬精品。
先富帶動後富嘛。
為了大家心中的那個目標,在這條不知前方是荊棘還是輝煌的道路上,西北圈的人必須要出一個能扛起這杆時代大旗的人。
而這個人選……
除了他,目前沒有更合適的選擇。
雖然可能這條路走的會很辛苦,但卻一定要走。
關乎信念之役,除非力竭身死,否則不可後退一步。
而作為許鑫的夥伴,以及堅實的後盾,在這場看似並沒有引起多大波瀾的熱度中,西影廠趁熱打鐵,直接在4號一大早,公布了一條消息。
“《絲綢之路電影節評審俱樂部成立,開始麵向全社會招納會員。”
這條消息的出現,其實同樣沒有引起太多波瀾。
至少,對圈外的人來講是如此。
早在4月份,西影廠就已經在官網上宣布了《絲綢之路電影節的舉辦章程。
但其他方麵並沒有過多宣傳。
因為時機還不到。
章程裡隻是宣布了一些作品送審的標準。
拋開一些具備天朝特色的要求,諸如“符合shzy正確價值觀”之類的不提,真要說起靈魂骨架,它和國際a類電影節幾乎沒什麼區彆。
1,電影必須是製作完成後的電影。
2,沒有在互聯網或者dvd上麵放映過。
3,除去短片單元外,長片作品必須時長超過60分鐘。
核心其實就這三條。
可以說是沿用國際a類電影節的條款。
除此之外,就是獎項類型的設定。
同樣是雙軌製。
主競賽單元、絲綢之路單元。
主競賽單元顧名思義,角逐主要獎項的競賽單元。
而絲綢之路單元其實就是威尼斯的地平線,或者戛納一種單元的屬性。
不過……這名字取的很有天朝人的浪漫氣息。
古時,天朝靠絲綢之路與外界接壤。
而如今,絲綢之路電影節效彷古人,對於一些小眾片或者具備潛力的片子,以及導演、電影人等等,推出了這樣一個平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
絲綢之路具體的章程其實相當簡潔,隻不過中間添加了許多需要潤色的東西。
但有一點,那就是它並未明確電影節屬性。
沒明說是國內還是國際電影。但根據後續齊雷接受的采訪,大家得知,絲綢之路電影節的人很務實,並沒有一開始就要弄的聲威滔天。
攘外必先安內。
他們打算先從華語電影市場開始。
但因為隻是章程,具體的細節並未披露,所以熱度並不算高。同時觀眾的認可度也比較低。
畢竟……國內現在大大小小的獎項是越來越多了。
也越來越缺乏公信力。
誰知道這電影節是不是又一個麵子活?
可當他們這次借著許鑫的熱度,推出了這條新聞時……
一下子,圈內的觀眾就察覺出來了一些不同的東西。
西影廠這條新聞來的其實很突然,但這種突然遠遠比不上標題上麵的錯愕。
他們要乾啥?
要……麵向全社會招收會員?
開……開什麼國際玩笑?
雖然仔細看了新聞,發現招收的是初審會員資格,也就是所謂的“海選”,可這也足夠驚人了。
會員審核機製怎麼弄?
要是報名的人數過多,你們的工作量得是多少?
這不開玩笑呢麼……
要知道,目前國內的幾大電影節的評審委員會都是非公開的。
也就是說,除了每年都會公布的正式評委,來評選那些已經入圍了的影片,決定最終某個獎項花落誰家外,處於投稿選片階段時的評委會工作基本沒有人披露。
沒人知道這些人是怎麼選出來的,也沒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弄的。
一切都是非透明化的流程在操作。
但這種非透明化的操作裡有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這些人一定不能從“大眾”裡麵選。
開玩笑呢?大眾當評審?
萬一把我們的片源泄露了該怎麼辦?
雖然他們也知道這麼想有些矯情……畢竟每一個電影節的評審都要簽訂嚴格的保密協議,同時電影節舉辦方也要保證影片片源的安全性。
但……好多電影從業者在看到這一條要求的第一反應還是抗拒。
大眾……憑啥評價我們電影的好壞?
他們懂個屁的電影。
我們拍啥他們看啥就得了。
不知道多少人心底誕生了這樣一個想法。
然後在看西影廠公布的招收標準……
好家夥,還真夠低的。
什麼“熱愛電影,公平公正”這些套話不提,真正的核心要求其實就幾點。
一,工作固定,節假日穩定。
其實這條很好理解,工作穩定,節假日穩定,那麼在電影開始收錄作品期間的審核就不會耽誤工作。同時還能保證在一定寬裕的時間裡穩定給出自己的投票。
二,劇本藝術鑒賞能力,擁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這也能理解,對於一些電影而言,能有藝術鑒賞能力是觀影門檻最起碼得需求。
但這第三點就有點看不懂了。
三,看過的電影越多越好!
不是……你們再直白一點?
啥意思?
看過的電影多,就證明有鑒賞能力,能看懂我們的電影?
要不要這麼草率?
可實際上,西影廠還真就這麼“草率”。
就像是他們最重要……但同時也是可能被一些湊熱鬨的人忽略的真正要求。
四,你熱愛電影。
簡簡單單五個字,卻單獨列出來了一行要求。
乍一看像廢話,可這條規定卻是通過了許鑫、齊雷、田雙河,以及很多人的同意,才被特彆寫進去的。
因為熱愛電影,我們才湊到了一起。
如果不熱愛這份工作,那自然就沒必要過來。
並且,西影廠在這條“招工”細則裡也寫的很明白。
大眾評委並非每年都有工作,隨著會員的日益增多,每年評審團的抽取將會采用隨機抽簽的形式。
今年可能是你,明年可能是你,也可能不是你。
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所有人的“公平”。
而其他的東西,就沒說那麼多了,最後隻是留下了一個郵箱,以及投遞簡曆的模板與要求。
說老實話,怎麼看,這都不像是太正規的樣子。
雖然在四月份的時候,好多人就知道了《絲綢之路電影節是有陝西文旅的背書。
可這種幾乎可以說是非書麵化用語的“招工”行為,卻處處透露著一股不靠譜的樣子。
他們……真的是認真的嗎?
而就在這個疑惑誕生不久,四號下午的時候,有關一片齊雷的專訪便證明了其真實性。
專訪很長,但截取的核心內容齊雷也說的很清楚。
當被記者問道從大眾之中招收選片評委是認真的麼?為什麼會這麼做的時候,齊雷的回答很堅決:
“因為電影就是給大眾拍的。我們的這條聲明很認真,是經過仔細考量後發布的。我們知道,好多觀眾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電影。
你看平時的貼吧,豆瓣、論壇等等地方,好多影視娛樂版塊裡,到處都有討論某部電影如何,某個演員如何,某個導演如何的人們。
我們需要專業性的人給出專業意見,但更不希望的是選出來的片子脫離群眾,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如果這樣,那絲綢之路電影節的公信力就無從談起了。所以我們選擇了主動拉近和觀眾的距離,大眾評審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齊雷是誰?
西影廠的二把手。
發行部門的直接負責人。
他親口說出的這段話,含金量是無可置疑的。
雖然不提這篇采訪稿是不是西影廠提前準備好的……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對於那些真正關心電影的普通人來講,這個名為《絲綢之路的電影節,似乎真的願意給觀眾提供一個擔當審核的機會。
雖然不清楚其內部運作又有著怎樣一個規章製度。
但……
“兄弟們,要不去瞧瞧?我剛把自己的簡曆投過去了。奶奶的,說老實話,找自己的影評截圖是真的累,不歸納不要緊,一歸納起來,我發現我這麼多年竟然看過這麼多電影……”
一位來自超過700萬用戶關注的百度“電影吧”的吧友的話,就像是這些人內心的最佳左證。
是啊。
反正又不要錢。
就當湊熱鬨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