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啦?……累不累?我給你熬了酸梅湯,喝一杯去洗澡吧?”
十一點,許鑫到家的時候,一直在等他回家的楊蜜迎了上來。
“嗯。”
許鑫應了一聲,直接去冰箱裡拿出來了放著酸梅湯的壺,給自己倒了一大杯後,咕都咕都的一口氣灌下了肚。
一抹嘴:
“輪子呢?”
“去隔壁休息去了。”
“嗯……孩子睡了?”
“睡了。”
“好,我去洗澡了。”
“嗯。”
衛生間裡,溫熱的流水從頭到腳把他澆了個通透。
可腦子裡他卻在回憶自己和老頭的聊天。
當聽到他的回答後,一開始,張一謀還以為他頭腦發熱了。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聽懂了後,他的臉上卻露出了理解的神色。
隻是問了許鑫一句:
“你確定要是真發生了一些事情,你不會後悔?”
“不會。隻要絲路電影節沒走歪,我就不會後悔。再說……觀眾是不會說謊的,您說對吧?”
而麵對他的回答,張一謀也隻是簡單點點頭:
“好,那我會讓大家夥公平公正的對待這部電影。”
這就是倆人的全部對話。
沒聊很久,也就一支煙的功夫。
然後許鑫就回來了。
看到了許鑫的態度,張一謀反倒不會多說什麼了。
就像是許鑫的那句話一樣。
大不了,他還有觀眾。
觀眾,是不會說謊的。
想到這,熱水淋頭的他忽然露出了一絲哭笑不得的模樣。
伴隨著奔流的熱水在衛生間的霧氣中,看起來多了幾分滑稽。
他心說……
這種中二的想法……要是放到熱血漫裡,恐怕已經燃起來了吧?
嘖。
……
17號。
十部電影全部放映結束。
20部電影,12部主競賽單元,8部絲路單元的名單最終確定。
而從下周六開始,兩邊的評審就會分開了。
這兩天的時間,也讓評委們對於這20部電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18號,許鑫和妻子暫時分彆,再次趕往了廈門。
接下來,他開始全力籌備關於《烈日灼心的相關事宜。
忙了五天之後,23號,他再次回到了廠裡。
這次,絲路單元的9位評審,拿著手裡的8部電影倒是輕鬆了許多。
隻是每一部電影之後討論的東西卻多了起來。
絲路單元主要就是為了給與新人展示的舞台,以及推動具備新鮮元素的電影到大眾視野之中。
而在這8部電影裡,評委們的口味幾乎全都保持了一致。
對於這部《到阜陽六百裡的片子讚不絕口。
其實坦白地講,如果不是因為導演鄧勇星是個新人導演,無法發揮秦海露的全部演技,同時在場麵調度,以及拍攝技法上還顯得很稚嫩,否則……秦海露飾演的曹俐是真的能和張子怡拚一下的。
輸,就輸在了電影上。
可這卻絲毫不能阻擋包括許鑫自己在內,對這部電影的偏愛。
這部電影,是鄧勇星指導,可監製卻是候孝閒。
是李平東推薦鄧勇星帶過來投的。
拍的很不錯。
讓大家都感受到了一股驚喜之意。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電影節規定,評審結果要在觀看三次電影之後,才能提交,可能這部電影就要當場拍板了。
而這兩天時間裡,關於8部電影的討論也從放映廳裡沒停止過。
憑心而論,可能無論是齊雷也好,薛海峰也罷,乃至李明軍這些人放到外麵,大家看他們的目光可能商業屬性要大於自己本身的藝術造詣。
但。
就在這小小的放映廳裡麵。
包括顧常衛在內的9名評審拋開了任何商業屬性,而是以一名純粹的電影工作者的心態,認真、負責的各抒己見。
有觀念的碰撞,有理念的融合。
就在這一方小天地裡,為某一部電影之中的故事,或者角色爭論不休。
摒棄了一切,純粹的一塌湖塗。
在這裡,大家的身份都是相同的,都隻是評審而已。
為了甄選出心目中最實至名歸的那個獎項而努力著。
很吵鬨。
甚至有時候唇槍舌劍搭配著一群老煙民的二手煙,熏的眼睛都睜不開。
可那股氣氛……那股讓每一個人都卸掉了身上的各種包袱的純粹,卻又那麼的讓人著迷與舒適。
簡直,開心到不行。
就像是在24號晚上,8部電影看完後,大家一起聚餐時,李明軍借著酒勁說的那番話一樣:
“有時候,在投資公司老總這個位置上待久了,連我自己都忘記了當初我是抱著怎樣一種初心,投入到咱們華語影壇之中的。唉……這兩天,坦白地講,我個人受益頗多。很榮幸能與各位共事,這杯酒,我乾了。”
一聲歎息之中,是人過中年的驀然回首。
又像是重燃夢想與熱愛的浪子回頭。
不管怎樣都好。
所有人隻是共同舉杯,為這場最純粹的初衷而感動著。
酒水清冽,酣暢淋漓!
……
2號上午10點,《絲綢之路電影節線上票務預售活動開啟。
2個小時,預約購票人數超過十萬。
實付款人數超2萬人。
包含西安附近所有旅遊景點的680元套票購買人數超16000人,並且還在不斷上漲。
套票+開幕式/閉幕式+電影節放映廳4000張1280元的通票全部售罄。
下午2點,各大影院同時承載電影節遊客峰值而設定的10000張循環電影票售罄。
網絡售票窗口就隻剩下了看一場買一場票的預約購票業務。
但,根據在晚上時各個景點線上訂票的反饋。
8月2日當天開始,到8月10號,保守估計,這8天時間,可能會給西安帶來超過萬名遊客的成績。
乍一看,不多。
可要知道,暑期旅遊旺季並非黃金周那樣,旅遊人數集中。
它相對碎片化。
這五萬名遊客能集中在8天的時間到來,對於西安的旅遊產業而言,已經是一份優秀至極的答卷了。
……
7月31日。
絲綢之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放映廳內。
伴隨著最後一部電影放映完畢,9位評審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
這個月的後半程開始,伴隨著絲綢之路電影節的各項舉措開始進行,整個一個暑期,西安儼然成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熱點。
興許是國內許久沒有出現過這種背後有官方支持,並且“味兒”還特彆正的電影節了。
這次的絲綢之路電影節,從開啟和西安各處景點聯動開始,就不停的被人拿出來和國外的電影節比較。
同樣的吝嗇於獎項。
甚至連國人默認的最基本的“最佳男女配角”之類的獎項都沒有。
一股子“歐洲味兒”。
而也正是這種古板到近乎於刻板的獎項,以及這種運營模式,被許多人寄予了公平公正的厚望。
當然了,唱衰的人也不少。
覺得以天朝的審核製度,就不可能出現特彆深刻之類的片子雲雲……
兩邊的評論都挺極端的。
可也就是在這種輿論環境下,伴隨著時間的臨近,電影節的評審們也逐漸感受到了壓力。
這些人,都是老油條了。
唱衰的人,他們其實倒無所謂。
都紅了這麼多年,誰沒被罵過?
他們真正有壓力的,是怕那些對他們抱著期望的人失望。
萬一選出來的最佳影片不被認可怎麼辦?
選出來的男女影帝影後不被承認怎麼辦?
或者說的更極端……萬一被人罵黑幕……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