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些也都是玩笑話。
不過……
“你要在比弗利山莊買?”
“嗯。”
楊蜜應了一聲:
“駕照,房子,公司,還有一些相關事宜都要做。加上電影說是11月份就要開始拍,那我這次就不回去了吧,怎麼樣?你拍完,直接來找我?”
許鑫本能的想到了一個問題:我電影的後期怎麼辦。
但這個念頭也隻是升起,很快就被壓下去了。
大不了,自費花點錢,把團隊搬到美國來。
不管怎麼樣。
這次……我在你身後。
於是,他直接答應了下來:
“沒問題。照目前的計劃,可能10月中旬就能結束,拍完,你給我個幾天時間做一下後期籌備工作,然後我就去找你,好不好?你先再帶孩子辛苦幾天,等我過去了,你就什麼都彆操心,其他都交給我。”
“嗯!最愛你啦!”
楊蜜一口答應了下來。
雖然倆人都沒說,但彼此的心意已然知曉。
你支持我,我支持你。
……
電話掛斷。
許鑫看了下時間,也不打算吃早飯了,準備到時候和午餐一起吃。
接著,他坐在床上,看著空蕩蕩的酒店房間,心裡升騰出了一種……似是而非的恍忽。
明明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還是倆窮學生呢。
這咋搖身一變,您老人家成好來塢“巨星”了。
上來直接演女主?
好家夥,這也算是起步巔峰了吧?
那咱老許現在該乾點啥?
他環視四周。
最後,目光落在了昨晚打印出來的那一檔文稿上麵。
得。
老老實實給老狼作序吧。
趁著休息的節骨眼,就當換腦子了。
……
按照老狼的說法,這本書,他是專門寫給那些琴童們的。
學鋼琴……太苦了。
哪怕是和他一樣,發自內心喜愛鋼琴的孩子。
從啟蒙,到拜師,再到成材……
一點點的磨合,一點點的發展。
人們在演出時,聽到的那些流暢的音符華彩,名曲樂章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孩子日以繼夜的練習,感受,學習,參悟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和08年那版自傳相同。
他這本書依舊講述著自己的學琴經曆。甚至,如果買了這本書的人不自覺的會有一種“兩本書的內容不是一樣嗎”的錯覺。
可和08年那版又有所不同。
這次,老狼在書裡添加了28頁的插畫。
其中,這28頁的插畫裡,還有許鑫提供過的一張他教暖暖彈琴,陽陽在倆人腿下啃斯坦威的鋼琴腿的搞笑畫麵。
整本書的基調,更加輕鬆。
甚至語氣也更加直白。
不再有很多第一版書,那由他自己以第一人稱描述,編輯潤色的華麗辭藻。
整本書,其實更像是一個人口述的自傳。
甚至,許鑫讀到某處,還能感受出來老狼的語氣:
“我尋思,為什麼我不是第一名?那是我第一次輸,我很難受。”
這句話要是用老狼的語氣,那得是:
“我當時就xin思,憑啥我不是第一名?啊?為啥我不是第一名!?……唉,第一次輸,老難受了。”
得這麼來才對。
整本書,他讀起來,感覺其實都很輕鬆。
甚至,光看書裡的那些話語,就能猜得到,以後他一定是一位很優秀的父親。
因為,他從自己的父親,以及自己的經曆上麵,學到了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同時他還看到了這本書的後半段,關於他現在生活的描寫。
其中同樣有關於暖暖和陽陽的片段。
“我的乾女兒暖暖,許婉清。我最好的朋友,著名導演許鑫、著名演員楊蜜夫婦的小孩。
她的天賦在我看來是很高的。
我嘴饞,喜歡吃,我回國,楊蜜總會招待一桌全都是我想吃的菜。
我覺得美食是一種放鬆的萬能藥。
在他們家,我總能在沙發上找到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總能在一桌子菜裡找到最合我口味的那一道(實際上我都喜歡吃,我都愛吃)。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抱著暖暖一起吃。
因為孩子親近我,不親其他兩個乾爹。
我又拿了第一名。
她可能現在還不知道,在她的媽媽懷她的時候,我就已經彈鋼琴給她聽了。
但,我想也正是因為如此,她的三個乾爹之中,她和我的關係最好。
她喜歡鋼琴。
明明才一歲多,可每次我彈琴,她總是喜歡看著我的手。
目不轉睛的看。
和她的弟弟陽陽不同,陽陽更像是他的父親,喜歡獨處,喜歡安靜,更喜歡畫畫,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很執著。
比如,他很堅定的要在鋼琴腿上留下一排小小的牙印。
咬不動,也要啃。
楊蜜曾經跟我說過,我是暖暖的乾爹,那就當不成暖暖的老師了。還挺可惜的,因為關係親,所以我舍不得用很嚴苛的態度來培育暖暖。
我的回答是:暖暖的世界裡可以有鋼琴,但不能全是鋼琴。
如果可以,我希望她的天賦能更恐怖一些。像是她的父親那樣,人生的前20年,一件和電影有關的事情都沒做過。可卻仍然不礙著他在20歲之後取得如此成就。
這樣她的童年可以更快樂。
不會有人對她浪費天賦而扼腕歎息,她也不會覺得自己的童年蒼白到隻有黑鍵和白鍵。
我覺得對任何喜愛鋼琴的孩子而言,都是如此。
我知道大家都喜歡鋼琴,我也知道你們為了鋼琴付出了許許多多。
但,有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在練琴之餘,也不要忘記,春日裡的海棠花紅的好看,夏日的蟬鳴震顫會讓空氣看起來都有些模湖,秋日的麥香總會蒸出更好吃的饅頭,冬日的雪總是白的那般燦爛。
15歲之前,鋼琴對我而言,五分的熱愛,五分要用來改善家庭的貧窮。
就像是和著名相聲演員於慊老師聊天時,他說的那樣:相聲是藝術,但成為藝術之前,它是解決演員溫飽的手藝。
現在想想,十五歲之前的我,和謙兒哥口中的“手藝”其實沒什麼區彆。
15歲之後,我遇到了我的老師加裡·格拉夫曼。
是他告訴我,不要再追求勝利。
我曾經列過一張清單,清單上麵是全世界各地重要的鋼琴比賽。
我想去,我想像科比、布雷迪、喬丹、羅納爾多這些人一樣,像是一位運動員,殺入到各大“職業聯盟”,拿下所有的大滿貫。
但我的老師告訴我:彈琴演奏、學習音樂,不僅僅是為了獲獎,更重要的,是演奏音樂的過程,以及享受音樂本身。
鋼琴比賽重要麼?很重要。
但,又不那麼重要。
就像是我的朋友許鑫說的那樣,【導演隻需要順著自己的內心奔赴終點就可以了。鮮花、掌聲、認可、質疑都隻是你路過的風景】
在這一刻,我想,我的老師和我的朋友在心靈上是共通的……”
看著書中那簡單直白的講述,許鑫不自覺的點起了一根煙。
撓了撓頭。
老狼……還真是給他出了一個難題啊。
這序,可咋寫好呢?
他都這麼吹我了……我總不能跟老王說的一樣:“你就寫一句話:朗朗的書,真好看,趕緊買,手慢無。”吧?
要真這麼寫了……怕是他要遺臭萬年。
嘿。
好你個濃眉大眼的王大鼻子。
好歹毒的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