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第三篇(1 / 2)

“怎麼樣,許,很棒吧?”

喬迪走了過來,胳膊搭在了許鑫的肩膀上問道。

同時還不忘補一句:

“我現金沒帶那麼多,但我會把這筆費用報進道具額外支出裡,明天我把錢還你。”

“……”

許鑫嘴角一抽……

實話,作為導演,他對這種“巧立名目”的事情挺敏感的。

不過他理解喬迪的意思。

也沒打算推脫,而是借著這個機會問道:

“會不會有麻煩?”

“當然不會。你瞧~”

他隨手指了一下那邊考特手裡拿著的幾個被塑料薄膜包裹住的小道具。

看不清是什麼,也不知道乾嘛用的。

“這些道具,總會有導演不滿意需要更改的地方。我隻需要多報一個五百美金的廢品就可以了~經常乾肯定不行,但偶爾一次沒什麼。”

“……好吧。”

許鑫不再多說什麼,而是問道:

“咱倆能參觀一下不?”

“參觀?哈哈,許,你忘記我是乾什麼的了?這些道具、設計對劇組的其他人,尤其是……當然,我沒冒犯的意思。但對於演員的個人團隊來講,肯定是保密的。但這些都是我們造的,有我在,不叫參觀,叫回家。”

說著,他向前走去,一邊走,一邊扭身,張開了雙臂:

“歡迎回家,許。”

“……哈哈。”

許鑫忍不住笑出了聲。

跟著他一起朝著裡麵走去。

最先來到的就是這片如同鋼鐵廢墟一般的區域。

“咚咚咚……”

他驚訝的挑起了眉毛:

“真的是鋼鐵?”

不自覺的,他抬頭往上看了下。

喬迪點點頭:

“沒錯,鋼鐵。”

“這……你們是怎麼做到的?這種鋼鐵立柱,是要一體澆灌才能保證不傾斜吧?這種結構的鋼鐵立柱,都可以拿來當承重了。這……你們怎麼安裝上去的?這要動地基吧?”

“隻有一層,我的朋友。”

喬迪同樣用手敲擊著這根寬大敦實的鋼筋立柱:

“你看到了沒?它隻是一層,上麵的都是PVC材料。我們先用鋼鐵搭建一個框架,上麵的部位都是PVC材質的道具。兩邊重合之後,刷上一遍漆,表麵就看不出來了。如果純鋼鐵,那可是個大工程。但沒必要……從這,到發射井那邊,都是如此。這些結構其實並不算結實,所以拍攝的時候,我們需要用CG技術把演員放到很高的位置……”

見許鑫對這些似乎真的很感興趣,他也不厭其煩的開始介紹。

“比如這裡,這兩邊到開拍的時候都是綠幕……你猜猜看這是什麼模型?是機甲!演員到時候會從這個門口走進去,這是通往機甲的電梯通道……”

“許,過來看……這是用來模擬機甲物理撞擊的微縮模型。哈,很逼真吧?”

正說著,一陣發動機的聲音響起。

倆人扭頭一看,一輛叉車插了個大箱子走了進來。

喬迪看一眼就知道這裡麵裝的是什麼了,趕緊朝著一個方向指了過去。

“許,我們走。”

許鑫趕緊跟上。

最後跟著他來到了一片……

怎麼說呢。

看起來像是某種研究室,但卻非常破舊,到處充滿了鐵鏽、管線,和人們印象中那種一塵不染,窗明幾淨,鋥光瓦亮的實驗室絲毫不挨著的區域。

箱子,在喬迪的指揮中,被放到了一個平台上麵。

“考特,夥計,你得幫我把它打開後吊裝下來。”

聽到這話,拿錢辦事的考特點點頭:

“沒問題。現在就拆?”

“拆吧。”

於是,幾個工人把這個木箱子全部拆除,露出了裡麵的本尊。

一個……水族箱。

水族箱一樣的玩意裡還漂浮著一個……巨大的,醜陋的怪物。

“許,怎麼樣?它美麼?”

“……”

許鑫心說哥們你但凡審美正常點,都不會問出這種不是人的話來。

他無言的看著考特那幫人用叉車和綁帶,把這怪物道具放到了底座上之後,等對方離開繼續搬運東西,他才來到水缸前,湊近觀察了一下後問道:

“這是乾嘛用的?”

“怪物標本。導演需要一個怪物剖腹產誕下的畸形兒的標本。傑作,對吧?”

“……”

許鑫還是不搭理他。

他實在開不了口誇這惡心巴拉的玩意。

可還是問道:

“這是什麼材質的?”

“魚缸是樹脂,裡麵的是水和熒光色素混合成了福爾馬林溶液的質感。至於這個怪物是泡沫外麵包裹了一層矽膠。相信我,矽膠的手感才是最棒的!”

“……”

不是,哥。

你畫風咋一下子變得奇怪了啊。

他問道:

“這玩意的造價……”

“唔……不算設計成本,光是材料的話,至少在兩千美金。”

“……”

……

扯東扯西中,考特那邊,把一整車貨物都給卸完了。

合作的很愉快。

而許鑫也在喬迪的口中了解了許許多多的關於這部《環太平洋》的幕後工作。

按照喬迪的說法,他們的公司裡,有超過110名工作人員加入到了這個劇組。而整個環太平洋裡麵,所有的道具、模型、設計等等,加在一起的費用,超過了兩千五百萬。當然了,這是他通過這些道具推測的。

如果加上員工工資,設計費用,以及老板的盈利。

光是道具這一項的費用,大約在三千到三千五百萬不等。

注意,這隻是道具一項。

喬迪不提,但許鑫自己清楚。

施工方、場地、調度、以及劇組其他人員的吃喝拉撒也是要錢的。

他按照天朝的標準大約的估算了一下。

覺得……不算演員片酬的前提下,整個劇組的拍攝成本,應該在七千萬到八千萬美金之間。就是不知道這些配角是不是很有名氣,如果是非常有名的話……那麼再加個一兩千萬……總預算大約是在一個億左右。

一個億的拍攝,八千萬到一個億的後期。

還不算宣發。

如果按照投資百分之50的宣發原則,那麼……最終的投資可能在2.8到3個億左右……

而北美這邊的投資與回報比來算,至少要9個億,才能回本。

全球票房9億美元……

想到這,許鑫的心臟沒來由的有些突突。

這壓力……

不小啊。

雖然他不清楚吉爾莫·托羅……或者說這些在好萊塢裡活躍的導演,在麵對這種投資壓力時,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可對於他這個外人而言,他捫心自問,如果說自己成為了一部投資十幾個億的電影導演,並且在開拍之前,他就知道……如果想讓自己拍的電影不賠錢,那麼自己必須要達到70個億的票房……

他心口就有些堵。

不自覺的就在思考一件事……

他們拍這種大投資的電影,真的賺錢麼?

雖然他也知道好萊塢向來都是大投資大回報……可作為從業者,他天然就有種直覺。如今這片看似欣欣向榮的好萊塢……有點太……繁花似錦了。

繁花似錦到讓他覺得有種不真實的既視感。

說到底,這種“繁花似錦”本身,應該也是一種內卷吧?

那麼……

陡然之間,許鑫心頭冒出了一個想法:

“我是不是可以認為,好萊塢模式,同樣是一種巨大的危機?”

這個想法剛剛誕生,就立刻被一股荒誕所取代。

拜托。

這可是好萊塢。

巨大危機?

怎麼可能……

可……萬一可能呢?

這不就跟軍備競賽一樣麼?

無休止的拉高預算,然後把盈利點轉嫁給消費者。

後者是消費者,投資最終要靠他們來收回,這點肯定沒什麼毛病。可問題是……如果在添加到市場因素方麵的諸多考量,好萊塢這種大投資、大收入的模式……一旦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那麼……

窮兵黷武的後果是什麼?

還用問?

內爆啊。

可能還不等到消費者買單,行業內自己就爆了。

而這個結局不就是……好萊塢的衰弱?

這個想法誕生後,他心裡立刻被更荒誕的無語所取代。

現在的天朝電影工業體係隻能說是出於萌芽,他擔心好萊塢乾啥?

人家在怎麼衰弱,至少曾經輝煌過。可華語電影連工業體係的輝煌都沒有,這不是鹹吃蘿卜淡操心?

可是……

他想了想,還是拿出了手機,在備忘錄上寫下了一行字:

【論好萊塢因投資巨大而產生“內爆”的可能性及未來判斷】

而寫完這個題目後,他看了看自己備注為“論文題材”裡,上麵的那兩行字。

1.【從演員從業者增多,判斷未來行業市場發展變化規律及可能】

2.【以如《失戀33天》、《宿醉》等小成本電影,論市場發展及“標準化”前景可能性】

算上這第個論文題目,他手裡現如今一共有了3個論文題目。

今年是他研究生生涯的第二年了。

說來還挺對不住於老師的。

他這二年就沒怎麼去過學校裡。

就算是論文的一些想法,也多是個於老師在電話裡溝通,把自己的大概題綱給對方發過去看看……

他這也算是逃課專家了。

但並不是說他這兩年一直在摸魚。

實際上,家裡書房裡,關於前麵兩篇論文的資料,已經擺滿了書架裡的兩列。

而該有的論文題綱、大綱、甚至是文獻出處,他都已經整理完畢了。

隻是一直沒動筆而已。

而今年研究生開學之後,於老師還特意給他打了個電話。

問他要不要申請直博。

他要是想直博,那於老師就去和學校申請名額,幾乎是百分之百過的。

但這次許鑫沒和保研一樣,答應的那麼痛快。

而是對於老師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我這兩篇論文,要是寫好了,能用來考博麼?”

於老師的答案也很簡單:

“能。”

聽到了這個答案,許鑫就拒絕了直博這個提議。

沒必要。

雖然“博士”這個名頭,對他而言是一種榮耀。但和保研時的情況不同,保研是因為他那時候比起“學習”,其實功利性的想法要多一些。

畢竟長這麼大他也不知道什麼叫做保送。

經常看到新聞,什麼十一二歲的孩子直接跳級上了北大,或者什麼神童清華直邀。

他也不知道這是啥滋味。

但……如果自己也能“保送”一把,無論是個人的私欲,還是說家裡那邊……都可以得到滿足。

可這幾年隨著時間的變化,他的閱曆也一點點在增長。

尤其是絲路電影節第一屆取得了圓滿成功後,他理解了一個道理。

既然有能力,那麼就要承擔更多的一些責任。

在電影行業有時候其實挺不公平的。大家喜歡你,不在於你是什麼研究生或者博士,亦或者是你發表過多少權威文章,在學術界多麼有名之類的……

想出名,要麼是名導、要麼是明星。

無外乎就這兩種方式。

可對他而言,名氣如今已經足夠大了。

甚至他現在已經不怎麼在意自己的名氣了。

沒辦法,習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