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隻要足夠的人對某種東西感興趣,那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出來後,意大利人也能活成天朝996的模樣。
6月15號。
下午。
羅馬影城,17號攝影棚內。
許鑫坐在監視器前,旁邊陪著的是賈章柯的《我是麗》劇組的職業翻譯皮波·馬塔羅。
聽到這名字,就連許鑫這個不怎麼了解足球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一定和“超級皮波”有關係。
隻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
不過,皮波足球踢的怎麼樣許鑫不知道,翻譯倒是沒一點問題。
這位是北大出來的高材生。
主修的就是中外文學。
甚至就連一些成語都能恰到好處的翻譯出來。
這幾天跟他一起指揮劇組,許鑫見所有人都能準確無誤的領會自己的意思,頓時心裡踏實多了。
“皮波,跟他們說,桌子上的餐具陰影不要那麼強烈的明暗對比,然後換一組高腳杯。燈光下這種高腳杯有些反光,看著不是很舒服。”
“好的,導演。”
“老林,鏡頭的飽和度再低一些,質感有些模糊。”
“皮波,和安德烈說,要更……生活化一些。他布置的廚房給我感覺太樣板間了。問問他家裡的廚房什麼樣,就按照那個來。”
“好,就這樣吧。”
整個布置的一切,都在許鑫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這是整個布景最後的收尾,包括光替、鏡頭畫麵等等,都會在今天下午全部完成。
晚上就會直接開拍。
而這一次的影片,許鑫采用的是最常規的敘事線。
也就是從故事開始,順著時間軸拍到結尾。
不存在什麼跳躍,或者是轉場,因為所有的故事都局限於一次朋友聚會的晚餐之中,所以就按照故事的時間軸來拍。
並且,由於這次的故事多是發生在餐桌上麵,四方形的餐桌要從四個角度來拍攝每個人說話時的表情,神態,所以如果過度跳躍的話,許鑫擔心大家會找不到談話的節奏。
這種群像,小場景的轉場戲,演員的心理活動和神態其實要比其他演技重要的多。
主打的就是一個自然。
而當時間來到了下午4點多的時候,兩個演員率先抵達。
是傑絲敏和馬可。
故事中的“洛克伊娃夫婦”。
許鑫看著倆人各自提著一大包東西走過來的模樣,先是上前打了個招呼:
“CIAO。”
然後目光便落到了倆人手裡的塑料袋上麵:
“這是……”
“招待大家的食材。”
傑絲敏笑著說道。
“許,這是我們家,總不能讓彆人來幫我們做晚餐吧?”
“呃……”
這下,許鑫是真意外了。
“你們打算怎麼做?那些都是道具啊。”
他指著廚房裡的布景。
聽到這話,傑絲敏用意語和布景師安德烈說了幾句,得到了對方的點頭回應。
隨後,馬可從塑料袋裡掏出了一組氣罐。
“用這個就可以了,導演。”
“這……好吧。”
許鑫看到這組氣罐,才意識到那些道具燃氣灶竟然用氣罐也能使用。
不過這樣也對。
要是真接一根燃氣管道,那才是真的麻煩。
而倆人既然來了,許鑫便直接帶著他們往廚房走。
看著他們把食材一樣一樣的都掏了出來。
“這是用來烤麵包條的。一會兒我多烤一些,許,我記得你很喜歡。”
聽到傑絲敏的話,許鑫點點頭。
確實。
傑絲敏的烤麵包條是用黃油和一種意大利本土非常甜的糖漿,混合檸檬一起調出來的醬一起烤。
吃起來甜香甜香的。
“黃瓜,胡蘿卜,這些用來當餐前小食。……啊哈,馬可,漂亮的牛肉!……許,那不勒斯的番茄,今天讓你嘗嘗我奶奶的獨門配方!”
各類食材擺滿了一桌子。
看來,今天用來招待大家的是一頓豐盛無比的大餐。
其實這樣也好。
吃著美味的食物,這些人又都是朋友,最大程度的消泯彼此之間的那種陌生感。
不過……
“傑西,菜板的位置不在這。”
見她和馬可並排在餐台前的模樣,許鑫說了一句,然後把她拿出來的菜板挪到了長方形餐台的另一邊。
傑絲敏一愣:
“不在這?……許,這裡離燃氣灶很近,我準備好的食物隨時可以放到鍋裡……”
“我知道,但洛克和伊娃的中間是有著一道牆的。”
許鑫指著眼前的餐台:
“不僅僅是這裡,包括接下來你們的一些對話發生時……”
從指著餐台的方向又變成了那些格子窗,門框等等。
全都比劃了一遍後,他說道:
“我都會用背景來表示你們的心理狀態。”
“我們一直有隔閡?”
“是的,直到最後,伊娃會來到你的背後,給你一個擁抱。這時候,所有的隔閡才消失……包括卡西莫,他的背景始終是雜亂的,再比如佩普,他的背景是靠窗的位置,代表著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某種不想表達的東西……一切的一切,都會在背景之中交代清楚。”
聽到許鑫的話,倆人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點點頭:
“明白了。”
“嗯……那你們準備食材吧,一會兒記得化妝。”
“好。”
許鑫快步離開,而傑絲敏這時候,才對馬可說道:
“怎麼樣?很不一般吧?”
馬可同樣點頭:
“相當細膩的心思。”
“這一定會是一部好電影,我保證。”
馬可微微一笑。
“嗯,我相信。”
……
其實《完美陌生人》的故事,完全是套用了許鑫上次在傑絲敏家吃飯的外殼。
連背景人設都差不多。
而故事的銜接也相當簡單。
洛克和萊勒、卡西莫、佩佩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洛克是整容醫生,萊勒則是法務工作者,卡西莫是出租車司機,佩佩則是中學的體育老師。
而除了佩佩離婚外,其他三人看起來都有一個相對完美的家庭。
洛克的妻子伊娃是心理醫生,倆人的家庭屬於絕對的中上層次的家庭。物質條件富足,還有一個17歲的漂亮女兒,看起來非常美滿。
萊勒和卡洛塔夫婦有一個6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卡洛塔是全職主婦。
卡西莫和比安卡則是剛剛結婚,屬於最有新婚激情的一對。
三對情侶乍一看都很完美,可實際上,表麵的光鮮亮麗下,暗地裡卻有著一些令人頭疼的裂痕。
比如洛克家裡,伊娃作為母親,和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關係如同水火。她對女兒有著超強的控製欲,甚至會在女兒出去玩時偷偷翻女兒的背包。
她太想保護索菲婭了,可越這樣,就讓索菲婭愈發想遠離她。什麼事情都是和洛克溝通,幾乎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再比如萊勒·卡洛塔夫婦,萊勒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把媽媽接過來和自己同住。但卡洛塔不是很喜歡和婆婆一起住,覺得缺少私人空間,一直想把婆婆送到敬老院裡。
而卡西莫和比安卡照理來講是最幸福的一對,他們才剛剛結婚不久,但卡西莫的性格卻很不安分,怎麼看都不像是靠譜的那種人。做什麼事情都喜歡三心二意,不經過大腦思考。而比安卡則是最晚融入到這個集體之中的,對於大家相對陌生,不是很了解。
而與這三人相比,佩普反倒是最平庸的那一個。
隻是個中年發福的體育老師,目前被學校辭退,失業在家。
而大家湊到了一起後,本來佩普說他會帶他新交往的女友來,大家還都很好奇。結果發現他隻是獨自前來,他的女朋友發燒了。
大家還很遺憾。
接著坐下來吃飯時,他們聊起來了他們共同的一個朋友。
這個朋友最近也和妻子離婚了,原因是朋友找了一個22歲的女大學生,出軌了。女大學生給這個朋友發曖昧信息,被妻子檢查朋友手機時恰好發現,導致離婚。
以這個朋友為話題,大家聊起來了這件事的性質。
男人們認為,是這個朋友不小心,短信沒有及時回複,從而導致的家庭悲劇。
女人們則認為出軌本身就不對。情侶之間應該坦誠相待,沒有秘密。
然後……就閒聊嘛。
話趕話的,伊娃拿著手機說道:“所以你們認為,XX的一切都是被手機毀了的?”
得到了男人們的一致認同。
但認同之後,就是各自表忠心,什麼“我手機裡絕對沒有秘密,親愛的你相信我”一類的。而萊勒的妻子卡洛塔則細數起了萊勒用手機的習慣。
比如,萊勒從來不會把手機的屏幕朝上放著,隻要放下手機,那麼屏幕一定是朝下的。
萊勒不服氣。
而旁邊的伊娃則在說笑期間,慫恿著大家玩個遊戲。
每個人把手機都放到桌子上,接下來的時間裡,無論是誰的電話、短信,都要公之於眾。
一開始,男人們很抗拒。
尤其是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