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漢國與晉廷的第一場決定性戰役,對他們來說就是劉泰的成名戰。
接著劉泰一支部隊打敗了晉廷在東方的名將苟晞,殺穿了北方的名將王浚。
殺得匈奴人丟盔棄甲,劉曜全軍覆沒的鮮卑人在劉泰的麾下做狗,劉泰都還嫌棄。
最重要得是,原本官方宣傳的劉曜石勒和劉泰乃是漢軍三將。
結果劉曜建立趙國的第一年,劉泰便一戰滅雙王,直接殺死了匈奴漢國的所有故事,無可爭議的繼承了匈奴漢國,不對,應該是還政大漢。
跟晉廷那種想反抗一下心思完全不一樣,趙國的臣子士族就想要把羊獻容快點送到劉泰床上,然後快點投降。
這樣的情況下,現在趙國剩下來的將領,又有誰還敢直麵劉泰的兵鋒。
甚至劉泰率領大軍到潼關時,怕這趙國便馬上把羊獻容全家獻上然後投誠。
理由都想好了,罪王叛逆,死不足惜,王師未至,不敢輕動,如今捆綁罪王親眷,還望漢王饒恕全城百姓性命。
隻不過,當初劉泰沒直接南下,所以這招沒有用上而已。
但即使如此,劉泰對於趙國的威懾,還是一點一點的影響著他們,尤其是每月一次的信使,更讓他們謹慎對待。
因為現在的他們也不想要什麼趙國,他們想要得是回歸大漢的懷抱。
劉泰自然不可能在當初拿下河北之地便直接南下,最直接的原因是,怕祖逖突然瘋起來跟自己在洛陽就決戰,劉泰不怕會輸,但怕會被打殘,讓自己不得不依靠世家的力量。
但同樣,自己也擔心自己手下軍史與退役士卒數量不夠,讓自己沒有辦法掌握地方,而是需要依靠那群投降過來的家夥,所以劉泰更願意選擇這幾年沉澱一下。
尤其挖掘永濟渠這樣的大工程,能很好鍛煉自己手中的管理人才,為下次征伐天下準備。
否則自己打下一處地方,結果管理一樣要交到世家的手裡,那自己到底是為世家打天下,還是為大漢打天下。
這裡麵的道理這些趙國朝臣們自然不明白。
隨著崔悅大大方方的出使趙國,然後又大大方方的回歸,對劉泰來說隻是試探到趙國的底線,看起來比自己預估的都還要再低一些。
事實上,在崔悅離開不久,便有趙國的士族開始前往洛陽,然後從洛陽渡河到河北之地。
對這些洛陽的士子來說,他們也都明白趙國是沒希望的。
畢竟在這亂世中,哪怕羊獻容算聰慧過人手腕非凡,但身在亂世而不是盛世王朝,那孤兒寡母想要庇護一方都無比艱難,更不要說統一天下了。
所以,羊獻容能做的就隻是維持住趙國的體麵而已,但他麾下的世家想要的卻是存續,甚至乘著這亂世建功立業。
可以說,隨著劉泰擊敗石勒與劉曜,司馬睿在江南站穩腳跟,雙方就必然會有一場戰爭。
所以趙國的士族們願意前去投靠劉泰,因為還有立功的機會。
事實上也正如同他們所預料的,這時候戴淵所在的統轄區域中,開始吹起了一股流言。
簡單的說,就是祖逖重視底層百姓,對世家豪族多有苛刻,隻要打了敗戰,那就會劫掠世家與豪商。
如今祖逖被免職,該不會想要縱容那些北方來的流民劫掠商戶,然後起兵吧!
這件事情真不真的不重要,重要得是讓祖逖碰不了兵權。
同時又有人開始吹起了戴淵:“戴淵乃公輔之才,仁德兵法天下獨樹一幟,不但對將士良善,更有不戰而屈人之兵之能。
劉泰如今都不敢南下,就是因為聽聞戴淵領兵,所以才不敢南下的啊!”
劉泰倒也不會故意寫一封信見給戴淵,這麼容易被拆穿的事。
而偶爾閒情逸致的點評晉廷將帥時,說到:“祖逖一人能當十萬兵,至於戴淵,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兵之上者,某若是揮兵南下,當親率二十萬將士與晉廷一戰!”
劉泰有說戴淵的實力嗎?好像沒有吧。
但這話不知道怎麼傳著傳著就變成“祖逖一人當十萬兵,卻不及戴淵一人需劉泰親率二十萬士卒一戰!”
自古以來,流言自然是傳得最快的,你彆管對不對,就問野不野!
還好自己身邊,還有荀綽記錄自己的話,從而證明自己的清白。
自己可從沒有說過,戴淵有統兵二十萬士卒的才能啊!
這就顯露出史官的重要性,比如史書如果不是清楚寫了“濟兄弟因前刺帝,帝倒車下,”誰知道流言蜚語會不會變成“濟兄弟因前淫帝,帝倒車下”的野史呢。
畢竟文人這支筆,肯定是輕易不能得罪,就算劉泰,也隻敢用稍微模糊的語言與流言來表示對戴淵的尊重。
但劉泰又沒跟戴淵通信,最後變味了跟劉泰有什麼關係。
劉泰身邊的史官清楚明白的寫了劉泰的話語,現在外麵傳著的流言,跟劉泰可沒關係!
不論怎麼說,戴淵聽著名將吹自己,貶低祖逖,尤其那些世家更是擁簇在了自己的身邊,這還是讓戴淵更加的適用的。
但原本就交出了兵權的祖逖,心中卻正憤懣著,結果沒想到那些世家與民間流傳著的都是這種戴淵比自己更強的流言,絲毫沒有眷念自己收服黃河南岸的功勳。
這股怨氣卻再也忍不住了,祖逖直接便噴出三尺鮮血,然後便一病不起。
戴淵也派名醫過來看過祖逖,但看過後,回去便對戴淵搖搖頭,然後道:“祖將軍積勞成疾,又邪氣滋生,傷了根本,如今冬日多寒,隻要祖將軍撐過冬日倒有可能延命,否則……”
戴淵聽到這話,歎了一口氣道,“這都是士稚的命,你儘力去治便是!”
說實話,戴淵雖然這幾天被吹的有些飄飄然,但卻也承認祖逖的能力。
若沒有祖逖在兗州承受劉泰的壓力,那自己想一心一意的壓製王導也不是個容易的活!
到時候若王導叛亂,劉泰南下,沒祖逖幫襯,自己到底是先擒王導,還是先滅劉泰,真是幸福的煩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