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不論是南來北多少人,都肯定是要經過現在正在修建的永濟渠。
雖然整段永濟渠在修建,但到底主要是為了溝通曾經已經打通的水渠與河道,所以有很多路段全都是能航行的。
不過,這時候的士子們卻是不由抓耳撓腮,因為他們經過了《九章》的數學,越過了《漢書》的曆史,寫下了策論的心得,最後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居然會是土木工程。
對很多士子來說,如果隻對永濟渠泛泛而談,那他們多少也能寫出一些東西來。
但現在讓他們專門來寫永濟渠,哪怕士子們知道這是什麼,但下手時也有些無從下手。
在場的內閣人相互對視了一眼,他們或多或少的知道劉泰的心思。
這批人中那些十指不沾陽春水,完全寫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家夥便放在最後,能夠寫出永濟渠作用的可以放在進士出身,至於如果能抬升視野,甚至能寫到劉泰戰略的進入候選。
而劉泰則借助這個機會從容起身,開始打量著這些過來考試的人。
劉泰的第一個目標便是張河一,沒辦法這麼多的人自己認識的就這一個。
這家夥原本是軍史,沒想到居然能夠混到最後的殿試中,劉泰看了看張河一的文章,看開頭劉泰便知道,這家夥的視野不夠,格局不夠,甚至連文章開頭更沒有多少心儀,怕應該就是這裡這麼多人中最差的幾人了。
不過誰讓你是軍史出身,自己又隻認識伱,所以便讓你進士出身,多少給軍史一脈增加點希望吧。
對比起這幾人,劉泰又看了看數科第一名有著相當深厚家學遠遠的郭驁,《漢書》一科的第一名荀誌,以及倫策的第一名鄭略,看來看去,發現還是鄭略所寫得最務實。
好像鄭略不論是寫什麼題目,都給你扯到耕耘,而扯到耕耘,便提到種田,然後便開始寫全方位的耕種計劃。
仿佛他要寫的不是什麼策論,而是一片全方位的以永濟渠為核心,然後對周邊水係進行全麵開發的種田企劃書!
說實話,這東西能不能成,反正劉泰看了都未必能夠看出什麼問題來。
但劉泰非常棒清楚,隻是開通永濟渠作為航運的航道,跟開通永濟渠作為航道,然後在此基礎上更想要把永濟渠周邊白造成千裡耕田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耕田跟運河是會爭奪水源的,如果耕田水用得多了,那非常容易會造成運河乾枯,到時候整條運河的航運都會停止下來,這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但如果真能如同鄭略所說的,借助運河所開通的水渠,使得周邊農業能夠進行灌溉,對劉泰來說又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劉泰倒覺得可以把這家夥丟給曹嶷。到底他是吹牛,還是真有幾分本事,交給曹嶷試一試應該能夠嘗試出來。
若可以的話,等到這永濟渠的主要乾道修建起來,自己倒可以讓他完成後續的計劃。
當然,這也是劉泰不追求辭藻華麗或者文章優美,就算這裡有人寫出足以媲美《洛神賦》的文章,對劉泰來說,大概也是野豬吃不了細糠,品味不出精品的文章來。
不過,劉泰品味不出來不要緊,郗鑒等人品味的出來,他們的文學素養,甩劉泰一個地球不止,所以他們會把寫得最好的幾份文章交到劉泰的手中。
而很快時間一點點過去,所有人都陸陸續續的停下手中的筆來,到了兩個時辰的時間,便有侍者開始上去收眾人的試卷,然後一個個的看起了這試卷上的策論!
劉泰看著考完試,依舊還老老實實坐在了麵前的眾人,開口道:
“接下來是閱卷的時間,若有想要出恭的,可以跟內侍說一聲,由內侍帶領前去方便。
當然,如果有誰感覺室內悶熱,也可以到室外欣賞雪景,享受輕鬆,等到名次確認,自然會召喚諸位。
另外如果覺得餓了,可以召喚內侍給你們上糕點,畢竟孤也沒差遣餓兵的道理。”
聽到劉泰略帶輕鬆的話語,在場學子們鬆了一口氣,倒是張河一第一個表示出恭。
畢竟他又不是第一次見到劉泰了,知道劉泰說一不二的性格,隻要自己是在劉泰製定的規則下行事,那劉泰便會相當好說話,反而沒其他士子的拘謹。
他就好像回了自己家一樣,又有什麼好拘謹的,果斷叫上內侍,自己要出恭去了。
而這種事情有了人帶頭,自然便是會有人三三兩兩的跟上來,最重要得是,所有人認認真真的憋著尿堅持了兩個多時辰,考完了試之後放鬆下來,自然陣陣尿意直衝。
所以眾人也紛紛跟著內侍出去,順路跟自己的狐朋狗友一起詳細的談論談論。
因為麵對眼前巍峨嚴肅的場景就算是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但此刻出來放鬆,自然會抓緊時間,忙裡偷閒的跟著自己的朋友談論,寫得東西到底如何。
相互打氣打氣,又相互感歎幾句自己當時寫的不好了,基本上除了前麵三輪的頭名,是確定保送到前二十名的以外,其他的人或多或少心中多少是有點忐忑的。
不過,隨著出門小解之後回歸,眾人的心思到底收斂了收斂,卻也是回到位置上等待內閣的一眾大臣批閱自己的策論,等待著他們給出答案然後排列出名詞來!
大約半個時辰左右,這些大臣們便是把前二十名的文章統一歸類,送到劉泰的麵前。
劉泰看著分類而成的另外幾份,開口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衍之數有五十,定數為四十九,卻也有遁去之一。
除去這前二十份外,我再從同進士出身的試卷中抽取五人,其中四人晉升進士出身,五人之中的最優之人,是為進士及第!”
“大王,這是不是對排名前列的舉子有些不公?”郗鑒聽到劉泰的話不由疑惑。
劉泰點點頭,然後說道,“這裡三百六十人具是天下最有才學之人,時間還很長,若隻以筆試論勝負未免有失公平,所以若真有滄海遺珠,身懷氣運,自然會被我選擇。”
聽到劉泰提到氣運,大家也都不再說什麼了,這時代誰不信這東西啊,這才是玄學最昌盛的時代。
而對劉泰來說,也就隻有這樣才能把張河一這軍史出身的家夥提升到進士出身,然後再挑選個舒服的名字,就這姓王名度北海出身的家夥給果斷丟到進士及第去!
有這家夥當擋箭牌,誰又會懷疑自己,為了張河一這碟醋,包了餃子呢!
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