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你說他今天又不能來?”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電影《換皮》劇組,年輕的女導演把台本扔到了一個大肚囊的中年男人的身上,氣得上躥下跳。
扭曲的表情與她清秀的容貌完全成反比。
那大肚囊的男子雖然年紀大,但是在劇組裡隻能屈居第二,他是這部影片的製片主任陳寬。
而那個氣急敗壞的年輕女子,正是換皮的導演,張楓。
“你有沒有和他的經紀人說清楚,我們今天的戲份非常重要,他必須到。”
第二次!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換皮》是張楓磨了三年的劇本,為了把這部戲拍好,她嘔心瀝血,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她甚至和名導父親鬨翻。
你說這個本子拍不好,沒有精神追求,沒有審美意趣,不會成為一部成功的作品,我卻偏要拍給你看!
現在這個年代,電影早就已經脫離了單純的藝術形式,不隻是電影導演精神追求的反映,也不一定要有什麼核心的導向。
它可以僅僅就是一部電影,僅供娛樂,這沒什麼見不得人的,無數好萊塢爆米花超英電影都印證了這一點。
火爆的票房席卷全球,這就證明了,觀眾們就是需要這樣的電影,他們喜歡這樣的電影。
電影終究是服務於觀眾的,觀眾的需求就是電影的追求。
“導演不是誰都能當的,你以為你是誰?”
年邁的父親,每一根銀白的發絲似乎都在質疑著女兒的能力,年輕的張楓當然不會就這樣輕易被打倒。
“我一定要當導演,而且我還要獨立執導一部成功的電影給你看!”
什麼叫做成功的電影?
在張楓的心中自有一套標準,票房!
隻要票房飄紅,電影大賣,誰還關心電影是不是足夠有內涵?其實,所謂電影的內涵,大多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評判標準,那些傳世經典的文藝片,很多都是內涵晦澀,鏡頭語言吊詭的玩意,專業的影評人會從各種角度來挖掘電影的所謂隱喻,但實際上呢,說不定導演拍攝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那麼多。
而在這個時代,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就是成功的電影,票房收入,觀影人次,還有什麼比這些真材實料的數據更能證明一部電影的成功?
“張導,我們要不要等一等他,先停拍一天?”製片主任李寬在業內也是享有一定口碑的老前輩。
在張楓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麵前,卻展現了十足的謙恭風度,這當然不是因為張楓這個人牛批,而是因為她有個牛批的爹。
靠爹,在任何圈子裡都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即便是張楓這樣和親爹鬨掰另起爐灶的二代,圈裡人也會不自覺的給她幾分薄麵,多多謙讓。
而張楓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心知肚明的。
“那怎麼行?”
“就為了他一個人,他算什麼?”
“停拍一天我們要損失多少製景費,置裝費?還有那些已經到位的演員的工錢也都要照給不誤,不能再等了!”
“你等我一下。”張楓攥住了一個煙盒,李寬默然的點點頭,她確實該出去抽一根,消消氣了。
要說這位演員,確實是太過分了。
為了能讓票房有保證,張楓動了很多腦筋,不隻精細打磨劇本,在演員的選擇上,她還花重金拉來了當紅小花和小生。
要的就是他們的流量。
其實嘛,這些年輕人,他們的演技都麻麻的,如果是她爹那一輩的導演,是絕對看不上眼的。
可是她就不同了,她的電影根本不注重藝術追求,演技嘛,也是看得過去就行。
最重要的是,現在這些人當紅,粉絲多,而且這些粉絲的年齡段也都很年輕,正處於追星的狂熱階段,肯花錢,敢花錢。
就算是有個彆窮比,沒錢看電影,也能做數據啊!
轉發評論都可以艸起來。
有了這些數據女工,宣發的錢都省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