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吧,不管是什麼樣的戲劇,或許科幻片除外,大多都是有劇情的,也有一個生活背景,一個框架。
並且,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從整體上來說,都會處於同一個戲劇場景。
隻要熟悉了那種氛圍,演員身處其中,找對了感覺,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表演出需要的情節。
既所謂入戲。
隻要能入戲,把身心投入到這部戲中,表演起來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吳迪沒有親身試驗過,他也不敢說這樣的大話。
但是,訪談節目就不同了。
雖然片場新鮮事不是那種要去到演播廳,安排一個沙發,再擺上一個茶幾,弄一盤鮮花,非常正經的訪談節目。
但是,總歸是要回答一些問題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檔節目它還是現場錄製的形式,最後呈現在網絡上的,是正經的采訪視頻。
而不是隻有文字采訪的那種雜誌訪談。
現在的主流時尚雜誌也經常會安排這種形式的明星采訪,增強雜誌的趣味性。
同時吸引明星的粉絲來購買,哥哥姐姐日常都有什麼愛好,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你們難道不想知道嗎?
當然了,這種采訪內容,也就明星的粉絲會相信,完全是粉絲特供,就是寫給他們看的。
既沒有現場采訪的視頻,又沒有真人出鏡,就算是出鏡了,也不過是拍攝宣傳照,和采訪本身也不相關。
這種采訪,說是采訪,其實不過是把明星以及他的團隊想要宣傳的內容,想要打造的形象借由問答的方式放出去而已。
都是提前安排好的,甚至還不如片場新鮮事這種娛樂小片片。
那些雜誌看似高端,雜誌名字都是外文的,動不動還是什麼a國總部,直屬管轄。
編輯都是空降的,逼格高的不行。
一般的明星還高攀不起,隻要人家雜誌看不上,就算是紅透半邊天也一樣是不會被邀請。
為什麼?
還不是人家看不上!
但其實呢,很多事情,觀眾看到的不過是表象,所謂看得上,看不上,也沒有一定之規。
所謂主編的眼光,也是忽上忽下,很不穩定。
有時看起來是雜誌爭取明星,好不容易才登上了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麵,成為了一件光榮的大事。
粉絲也可以吹一發。
其實,說不定是公司塞了多少錢,找了多少人脈,才終於讓雜誌同意登封的。
說白了,雜誌看中的還是經濟效益,有些最為當紅的明星,甚至不需要明星經紀去運作,雜誌也會主動找上門。
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人家的粉絲都是新鮮熱乎的,購買力極強,雜誌安排誰上封麵,還不是看能不能賣的夠多。
既然看重的是粉絲的購買力,那其中安排的內容,當然也是按照粉絲的喜好來。
總不能寫,哥哥私底下最喜歡摳腳,姐姐減肥全靠摳吐吧。
這種類型的所謂訪談,其實根本就沒有訪談的實體。
負責一點的,雜誌方提供問題,發給明星團隊,團隊根據現實需要把答桉進行潤色,再交給雜誌方。
更有甚者,明星本人甚至都沒有見過這些問題,明星們都是大忙人,時間寶貴的不得了。
不過是幾個不上台麵的問題,哪裡能勞動他們的大駕。
雜誌自產自銷就都能解決了。
唯有忠心的粉絲被蒙在鼓裡,還以為那些妥帖的回答都是出自哥哥姐姐們的真情實感。
但是,正經的訪談節目卻不同。
這可是有現場的采訪視頻的,不管是要放在電視台播放,還是隻在網絡上播出,網友們也是可以看到明星的實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