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於藝人來講,到了現在這個年代,經紀人幾乎就是不可或缺的,意義非凡。
於是,袁大飛的壓力就更大了,他總是想,一旦吳迪的翅膀硬了,想要更進一步,必定會和他這個低段位的經紀人分道揚鑣。
這對於吳迪來說,可能是無足輕重的,離開了大飛,他自然有更好的選擇。
可是大飛呢?
坦白講,撈到吳迪都算是他賺了。
以他的能力,絕對找不到比吳迪資質更好的藝人。
於是,他的這份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他現在迫切想知道,吳迪是不是已經有了下一步的打算,而這下一步的行動,又是從何而來。
會不會影響他在吳迪心中的地位。
“確實沒錯,我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拍完這兩部電影,稍微休息一下,就可以進下一個劇組,也是一部電視劇。”
“竟然是電視劇嗎?”韓晶晶叼著薯條,頗為震驚。
在2005年,電影演員和電視劇演員還是有些差彆的,除了部分經常穿梭於大熒幕和小屏幕的演員,剩下的藝人,總體來說,還是涇渭分明的。
電影演員極少下凡演電視劇,而電視劇演員呢,想要躋身電影圈,也是很困難的。
從生物鏈的角度來看也能看出,自然是電影演員比電視劇演員地位要更高一籌。
不隻是片酬的問題,在這個時代,拍攝電視劇其實並不是個特彆賺錢的行當。
相比電影,電視劇演員往往無法證明自己在觀眾中間的受歡迎度,也就是你的商業價值。
如何變現?
如何讓商家看到你身上的商業潛質?
電影演員則不同,雖然電影演員的作品相比電視劇演員來說要少得多。
但是,一部電影上映,就需要實打實的票房支撐。
這些票房的組成,一方麵是電影本身的吸引力,這一點當然是最重要的,要排在第一位。
另一方麵,便是導演的名氣。
而最直觀的,卻既不是導演的功力,也不是一部電影的質量究竟是好是壞。
竟然是主演的票房號召力!
於是,一個演員,隻要是他主演的電影,票房就很亮眼,就算是大爛片也能極限拉升票房,這就足以證明這個明星的票房號召力。
畢竟,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認識一部電影,最先看到的,除了老張這種蜚聲海外的大導演,也就是這些出演故事的演員了。
於是,演員選取對一部電影來說,是影響其票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也就可以解釋張楓的選擇了。
在如今的電影市場,換皮啟用的兩位小花,確實很有號召力,不隻是粉絲的號召力,在普通觀眾層麵,她們兩位也是極具知名度的。
除了那些花環綠綠的各種新聞,兩位小花在大眾層麵中的形象還是很不錯的。
她們兩位的票房號召力,不容小覷。
多年實踐表明,支撐一部電影票房的,絕對不隻能隻來自粉絲。
就算是再知名的演員,粉絲熱度再高,想要純粹依靠粉絲來支撐票房,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龐大的票房群體中,單個演員的粉絲就算再多,扔到裡麵也是猶如泥牛入海。
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都被稀釋了。
於是,所謂國民度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參考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