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枚這個人拍戲有一個習慣,總是喜歡把重頭戲放到前麵拍攝,以至於,到了吳迪在場的那一場宮廷戲,已經是夫子劇組最後一場重頭戲了。
這一點,吳迪也很清楚。
那些她認為不太重要的,沒有知名演員出演的,亦或者是轉場的戲份,就可以押後拍攝。
這也算是經濟合理的做法。
每一個劇組都是如此,大牌明星必然是享有一定的優待的,彆人邀請過來,隻是片酬就要花費巨資,當然啊不能讓他們輕輕鬆鬆的就離開。
要在可能的範圍之中,儘量把他們的戲份安排的很飽滿,很連貫,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多的。
而那些不太重要的戲份,就可以放在最後拍攝,而這個時候,就會產生一個取舍問題。
當然這也是很現實的。
比如一個劇組當中,一般都會有一些跟組的龍套角色,他們戲份不多,但是也不是純粹的群眾演員。
這些龍套演員,往往是電影一開機,他們就跟組了。
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像一塊磚頭一樣,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可以隨便搬運。
但是,他們的待遇也並不怎麼樣。
個彆演員可以受到導演的賞識,獲得正式的角色,漸漸正式入圈。
但那是極為個彆的情況,說一句鳳毛麟角也不為過。
但是,更多的人,也隻能是在劇組裡打雜,他們的戲份往往被安排到後麵。
就好像是充當填縫的水泥一樣,一旦前麵的戲份哪裡拍的不太好,需要拍一些轉接的戲份,那他們就派上用場了。
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也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比如,一旦前麵主要演員拍攝的戲份過多,擠占了過渡戲份的空間,那麼對於這些跟組的龍套來說,很有可能他們已經拍好的戲份也要被刪去。
俗稱一剪沒。
全部剪沒也是極有可能的。
古枚不喜歡處理這些後續的事務,太零碎了,於是,她便很坦然的將最後的收尾工作交給了副導。
自己則北上首都,跑來和老朋友們見麵。
算起來,古枚到首都比吳迪還早幾天,正是這個時候,她才聽說,吳迪也在首都。
當然要見一麵了。
不得不說,對於吳迪,古枚還是有點不放心的。
在她的團隊裡的演員,都是很專業的,演藝經驗豐富,幾乎可以做到成片既是成品。
但是吳迪……
古枚卻並不能打這樣的包票。
雖然拍攝的過程還算是順利,整體上,吳迪的表演也算是可圈可點。
最關鍵的是,他雖然掛著個主演的名號,實際上,戲份並不是很多。
或者可以這樣說,在夫子這部電影當中,戲份上占據絕對壓製地位的,隻有花哥。
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花哥所扮演的夫子展開,他是絕對的核心,花哥以下,就是煎餅。
除了這兩個人,其他演員在夫子這部電影中的戲份分配都很平均。
就算是鄒魯,也一樣屬於鑲邊女主。
要不是為了平衡,實際上,鄒魯的戲份都支撐不了她掛一個女主演,戲份太少了。
在眾多半斤八兩的戲份當中,吳迪絕對是屬於八兩的那一邊,因為扮演的是花哥的徒弟,和花哥關係密切。
以至於吳迪的戲份並不算少,如果拉出成片掐著點算時長的話,說不定,吳迪的戲份甚至還在鄒魯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