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一個鏡頭,就足夠讓觀眾對這部電影久久不能忘懷,多年以後,人們談起這部電影,也許具體的情節已經模湖,記不清楚,但是,那個經典的鏡頭,卻仍然會深深的印在人們的腦海裡。
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小齊想要達到的也是這樣的目的,畢竟,這是一部懸疑片,如果隻是讓人記住的結局,那麼未免太過簡單,對於電影藝術的傳播也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作為一部電影,不隻是要在故事上保持一定的水準,同時,在畫麵上也不能放鬆。
這最後一個鏡頭,就是最好的突破點。
而這個時候,小齊已經睜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
某人究竟想怎麼演?
到底安排了個啥?
要來了吧!
馬上就要來了吧!
什麼情況?
為什麼他們都不動彈了?
難道是等著他喊停?
把這一個鏡頭,切成兩個鏡頭?
當然了,如果情節填充過多,也確實可以這樣操作,把鏡頭切的碎一點,這樣也讓演員容易表演一點。
而導演這邊呢,也可以再利用轉場的機會,變換一下光影,運用更多的技術手段,讓這最後一段高潮戲更加奇詭。
喊?
還是不喊?
如果按照小齊的一貫做法,當然應該喊停,因為接下來的劇情完全都是他吳迪自己一個人的主意,小齊一點都不知情。
作為主導演,怎麼能夠在片場放任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裡到底是誰說了算?
但是……
他又舍不得。
自從吳迪開始張羅著修改劇情,小齊就發現,這廝的腦袋瓜還真是好用,鬼主意多得很。
而且,有很多構想都超出了一般人,特彆的有意思,這也是為什麼吵歸吵,鬨歸鬨,到了最後,吳迪的那些添加的劇情,小齊也基本上都采用了的原因。
因為,確實是不錯。
不隻是不會拖後腿,甚至還可以為迷宮這部電影增光添彩,既然有人願意出力,那麼,小齊又何樂而不為?
更何況,還讓你掛了個聯合導演的名頭呢!
難道,這樣的好處是讓你白占的,你不應該出力的嗎?
但是,這個人的思想又是一等一的複雜。明明吧,也需要吳迪出力,並且,吳迪也是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但是呢,人家不出力的時候,就埋怨人家隻顧著掛名,不乾正事。如今出了力,又嫌棄人家太有本事了,超過了自己,讓自己沒有存在感。
其實,吳迪沒有任何的變化,他一直都是這樣的,變化的隻有小齊自己。
自從迷宮的拍攝進入了後半程,小齊的心態就漸漸改變,開始變得很扭曲。
一會想這樣,一會想那樣。
到了最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他猶豫再三,終於還是決定要先停一停。
然而,等他晃過神來,這才發現,人家早就已經繼續拍攝了。
根本就沒有給他齊大導演留時間。
這些人,實在是過於目中無人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原本以為謎底可以很快揭開,真相大白,也看看吳迪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結果呢,吳迪這邊拍攝的情節竟然還是按照小齊當時的設想來的,並沒有做任何改變。
心情如波濤般起伏的小齊導演,此刻的心情就更加複雜了。
就這……
他茫茫然的癱坐在釣魚椅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是受到了十級欺騙。
他這是耍的哪一出?
如果不打算改變,剛才又是大張旗鼓的吆喝,又是拉著老劉躲到陰暗的角落滴滴咕咕,又是為了什麼?
難道,就是純演戲?
就是為了作弄他小齊?
這裡到底誰是導演?編劇的活都交給他們好了!
片場的另一端,一切表演仍然在繼續當中,而劇組的其他人員,如今也是精神力高度集中的。
他們其實和小齊一樣,根本就不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劇情又進展到了哪一步。
將要做什麼樣的調整,也根本就沒個數。
因為在此之前,吳迪從來也沒有對他們交代過。
他又沒說,誰能知道?
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這種高難度的事情還是不要難為他們了,到目前為止,他們也隻是兩位導演如何下命令,他們就如何做。
而兩位導演那種微妙的矛盾,幕後的工作人員其實比前台的演員了解的更透徹一點。
畢竟,很多演員隻關心自己的表演,專注一點的,甚至連演對手戲的演員的戲份都不關心。
更不要指望他們能看出看起來還在稱兄道弟的導演之間那種微妙的小矛盾了。
畢竟,總體上來說,吳迪和小齊還都算是體麵人,雖然心裡已經十萬個不樂意了,但是,表麵上還從沒有把這份矛盾擺到台麵上來。
隻要他們不說,很多人就可以裝作不知道,甚至是根本沒看出來。
但是,幕後的那些工作人員就做不到了,他們可就是乾這個的,一個燈光的調整,一個走位的變化,他們全都看在眼裡。
吳迪和小齊的爭論也主要是表現在他們麵前,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掩飾,全都暴露在人們的麵前。
嘖嘖……
就這,還是什麼聯合導演呢!
真的能聯合到一起嗎?
演職人員們也不是傻瓜,他們都經驗豐富,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麻煩。
怎麼處理?
有什麼好辦法?
不要有過高的期待,不過是尋常的和稀泥而已。
所謂的辦法,就是沒有辦法,一切如故,我們呢,各個部門就按部就班的做事,才不管你們的紛擾。
要是覺得哪裡做的不好,你們就指出來,我們就跟著調整,如此而已。
不參與,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