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了。
唾沫是鄙稱,僅指對影片的糊爛表示唾棄的那種情形,三言二拍這部電影,老實說,想要獲得滿場好評,自然是不可能的。
想都不要想。
於是,會被觀眾吐唾沫也很正常,吳迪已經很多次婉轉的向老張透露過了,奈何,老張自信心爆棚,他就是不相信呐。
吳迪能怎麼辦?
隻能在限度之內,幫助他稍稍改進了,而經過了他改進的三言二拍,可以說,是能夠贏得部分口水的了。
口水呢,就是一種美稱了。
可以帶來討論度,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至少和純粹的批評,惡評不同。
這種批評,就算沒有說你好,但是也是善意的,是帶有某種調侃的,隻會覺得,你老張能把新電影搞成這個樣,或許隻是老夫聊發少年狂而已。
甚至,還會吸引一部分獵奇人士的關注,他們原本根本不會在意老張的電影,也並非是他的影迷,但是,因為聽說了老張這部電影拍得那叫一個不受控製,天馬行空,說不定也會受到吸引。
到底看看它的廬山真麵目,也是極有可能的。
這樣一來,老張電影的關注度就會持續上升,有了關注度,就有了口水仗,有了口水仗,就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入場。
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事情嗎?
沒有!
絕對沒有!
經過了吳迪改編的這部電影,雖然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內核相當的貧瘠,還無聊。
但是呢,又在無聊之中透露出一股喪病的氣息,你知道的,就是那種完全不受控製,任意發散,本來故事進行的好好的,人呢也是活蹦亂跳的,但是一不小心,因為老張拍煩了,就讓他死了!
誒!
你還彆說,拍攝到了後期,吳迪還真的有這樣的感覺,就是那種天涼王破的意思。
主角團一個接著一個的撲街,既合情合理,又毫無道理,一夥人在這黃沙漫天的小小院落裡,本來呢,是開心的開著麵店,但是後來呢,就不開心了。
不快樂了。
就互殺了!
還真的能把對方殺死!
這是一種什麼品格?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而我們這一群人湊在一起就是明晃晃的告訴你們,我們就是要作,死也不怕!
就這,還不夠喪病嗎?
還不夠崩壞嗎?
在2010年,這種全員崩壞的電影還真的不是很多,最關鍵的還在於,它完全是在小範圍內的人員之中完成的故事。
其實就是古早的劇本殺嘛。
也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沒見過世麵,才大呼小叫的,還各種差評,其實,老實說,老張這部電影的故事內核也並沒有那麼差。
產生如此多的差評,其實多半還是要歸因在那些胡鬨的喜劇部分,對吧,那些戲份實在是太刺激了,但凡是看了那些戲份的人,就很難對這部電影保持一個公正的評價。
你說,一部標榜喜劇的電影,它的喜劇拍的像一坨屎似的,然後,你又跳出來告訴大家,彆看這裡是一坨屎,但是呢,我們這部電影還是有閃光點的。
你看,這裡拍的不錯,那裡也很有構思,然後,讓觀眾接受它,那其實不是讓觀眾們捧著這坨屎,還要在屎裡麵雕出花來?
所以,曆史版本的三言二拍,會收獲罵名滾滾,那完全是老張咎由自取,怪不得誰。
而經過了吳迪改良的三言二拍呢,就把那些荒誕的喜劇元素控製在了一定的範圍之內。
總不能讓觀眾們在大銀幕前受刺激吧!
這就算是為三言二拍提前排除了一個巨型的炸彈,至於那些滑稽的表演方式,老實說,那真的不是吳迪可以操作的了的。
畢竟,有的人還可以規勸,那是因為那些演員們的日常表演方式也比較多樣,在一些戲份上,完全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吳迪利用自己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也算是受到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對於有些人,吳迪就無能為力了。
那些專業的喜劇演員,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一直以來都混的如魚得水,也就是說,在飾演同一類影視劇的時候,他們的表演方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不是誰都可以改變的。
對於他們來說,三言二拍屬於是舒適區,喜劇嘛,還是鬨哄哄的那種,於是,他們總是自然而然的就使用原來的表演方式。
老張呢,作為總導演,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老張都不說話,有你吳迪插嘴的份嗎?
你算老幾?
你喝了多少啊,就開始說胡話?
這第一步,自然是很難邁出去的,這裡的主演,大約哪一個都比他資深。
誰會願意聽他擺布?
幸虧吳迪有一張厚臉皮以及三寸不爛之舌,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一副好脾氣,可以讓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圍攏在他的身邊,接受他的影響。
你看,久而久之,很多事情可不就推動起來了嗎?
也不是讓他們如何如何?
這部電影對演員們的整體定位就是這樣的,荒誕滑稽,吳迪是無法改變這個主要的基調的。
於是,他也隻是建議演員朋友們都收著點演,不要太過外放,太浮於表麵。
因為很多人都是和他有對手戲的,於是,這些話,隻要當麵說清楚就可以。
吳迪也會用自己的表演來帶動他們,再加上係統的加持,不自覺的就讓對方受到了影響。
而對於老張而言,演員們的表演隻要大致符合他的要求即可,吳迪說過什麼,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