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欣然一笑:“當然是小齊了!”
“這都聽不出來?”
吳迪:你說的這麼隱晦,我怎麼可能聽得出來?這兩者之間有直接關係嗎?
足以讓人可以產生聯想的?
吳迪沒說話,老張便繼續表達道:“這個小齊,很是有點天賦,這樣的寶貝,居然讓你給抱上了,你還真是好運氣。”
老張是在實實在在的感歎,一個聯合導演,算是把吳迪給抬咖了,真的,也不知道這個小子到底是在這部電影裡發揮了多麼大的作用,但是,一個名號他是抓到手裡了。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這些A類電影節大多都會偏向某一個導演的個人作品。
對於所謂的聯合導演的作品,並不是十分的青睞。
但是,這沒有關係。
老張雖然還沒有看到迷宮這部電影的樣片,卻已經對這部影片抱有了很高的期待。
作為同行,他很清楚,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往往就是他最才華迸發的作品。
在這部電影當中,導演的個人表達欲達到了頂峰,積攢了二三十年的所有的對人生,對自己的思想,全都彙聚到了這部電影當中。
那種感情,那種劇情設計,都是最為充沛,最為精煉的,這種獨特的氣質,恐怕就連導演本人以後都難以超越。
這就是才華的凝聚,是多少年來蟄伏與鬱鬱不得誌之中汲取的力量,全都一股腦的灌注到這部電影當中。
你想想看,那力量,該是多麼的強大!
這樣一部天才凝聚的電影,居然被小吳給蹭到手了,怎能不說他是有點手段,還有點運氣在身上的。
“張老,你指的天賦究竟是哪個方麵?我不太懂。”
某人不是也自稱以後要做導演嗎?
這些事情,自然是都要打聽清楚的,反正小齊人也還沒到,吳迪也就和老張聊開來了。
“要我看,就是成片能力強,他的作品結構完整,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忠實的表現出來,你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一點,其實很多導演都做不到,包括很多資深的大導演,在這個方麵,能力都有所欠缺。”
海哥:你直接點我的名就好了,反正我也聽不見。
老張所指的這種情況,在當代的電影圈還真的就是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影片,開頭不錯,很精彩,很吸引人,當人們被這精彩的開頭吸引進來,繼續觀看的時候,一到中段就開始元氣不足,至於到了結尾,那就更是一瀉千裡。
你知道的,徹底大垮台了!
這是一種電影失控的情況,一般來講,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可以具體分析的。
有的呢,是導演的把控水平不過關,本來挺好的一個故事,可是,導演的能力隻能支持他把開頭做好,一到後麵,劇情的展開就成了大問題。
如何把編劇的意圖充分的,明白的表達清楚,也並非易事,於是,好端端的故事就給拍砸鍋了。
而有的呢,那就純粹是虎頭蛇尾,是故事的問題,本來導演選擇這個故事拍攝,或者很多導演就乾脆是導演本人,他在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就隻是靈光一閃,瞬間的這麼一個閃念。
有那麼一個好點子,但是,一個好點子,往往可以提供給你一個比較精彩的開篇,也可以給你備好一個拍案叫絕的結尾。
然後呢?
然後,電影也是有自己的規則的,你至少要拍足九十分鐘吧,你也不能隻吧開頭放在那裡,然後自動跳到結尾吧。
這是什麼東西?
考試作文嗎?
寫一個開頭,寫一個結尾,就想換成績?
怎麼可能!
於是,你還是要拍中段,你要展開故事,結果呢,你倒是拍啊!觀眾還等著看呢!
問題就在這裡了,很多導演,空有好想法,卻並不具備把故事講好,講明白的能力。
他們無法將一個精彩的開頭逐漸的,循序漸進的,擁有邏輯的,引導到預設好的結局。
於是,你就可以看到,很多電影都是這樣,開頭自然是導演的精華所在,一個導演,如果連開篇都拍不好,那他還拍什麼電影?
在搞笑嗎?
電影的中段,就是一團亂麻,一坨屎,稀裡糊塗的就拍完了,有那麼一個結尾放在那裡,敬請欣賞。
這樣的電影,不挨觀眾板磚,又等著什麼呢?
至於還有一類導演,作品常常會引來一片詬病,那就是另外一個範疇了。
那是高端局,可不是一般人就能辦的出來的。
說到底,其實就是作品流於意識流。
看起來作品是特彆的高端,有一個華麗麗的外殼,但是,剝開外殼再來看內核。
你就會發現,啥也沒看出來。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導演自己都沒弄明白要表達什麼,觀眾又如何搞得清楚?
電影說白了就是用故事情節來表達某種意識的藝術形式,你想表達什麼,就需要通過故事來展現。
但是呢,很多導演就是不肯這樣踏踏實實的講故事,他們講究一個氛圍,一個虛無縹緲的感覺。
對!
就是感覺!
這個詞語可算是害苦了很多樸實的電影觀眾,他們往往是慕名而來,那些可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
他們會拍那種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嗎?
他們的手法肯定都是有保障的,他們的電影必定是精彩的,於是,他們就去觀看了。
看了之後,那效果,簡直是杠杠的。
有的催眠,有的令人頭腦不清,更有甚者,你都被導演的表現手段弄糊塗了。
一整部電影,幾乎就沒有什麼故事情節,幾個男男女女走來走去,表演著一些似乎是毫無意義的鏡頭,然後呢,主題就是彷徨,是糾結,是無奈等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