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些院線片方拉扯(1 / 2)

破產大明星 玉樓銀海 8620 字 10個月前

在這樣傲慢的心理指揮下,想要讓這些導演放下架子,真正意識到,自己拍的電影也不見得那麼的完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他們接受不了觀眾們山呼海嘯的批評,他們無法接受!等到網絡時代徹底到來之後,這些前網絡時代的導演,通常都是無法適應的。

每一部電影都是導演的心血之作,實際上,一部電影,它的質量好壞,導演們都是心中有數的。

甚至,描述的更誇張一點,有的時候,剛一開拍或者是拍到一半,這部電影的成品質量是個什麼德性就都該知道了。

更有甚者,劇本拿到眼前,通篇看一遍,這個故事可以拍到什麼樣的質量,就該有預估了。

沒有這種能力,那還拍什麼電影,當什麼導演?

但是,即便是電影的質量不佳,在傳統媒體占據主流的年代,觀眾們的批評也很難直接的送進導演們的耳朵裡。

批評的聲音自然是有的,但是那種批評更多的是集中在專業領域,都是那些影評人或者是專業的報刊媒體在宣傳。

但是,即便報紙很便宜,而電視這樣常用的家用電器也算是落入尋常百姓家了,覆蓋麵極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宣傳,主要還是單方麵的,是持續灌輸型的。

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主要還是被動的在接受好與壞的宣傳,麵對這些宣傳,他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那些想法終究還隻是放在心裡,或者是演變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傳播的方式,靠口口相傳,這樣一來。必定是範圍極為有限的。

而網絡時代很明顯的,觀眾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了主動的進攻方,他們有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渠道,隻要一根網線,他們就可以在網絡上無所畏懼的發出他們的聲音。

對於電影這種大眾藝術來講,觀眾們的反饋其實是很重要的,你費勁吧啦的拍電影,最後不是還要觀眾們買賬才行嗎?

你拍電影不就是為了給觀眾們看的嗎?

尤其是那些登上院線的電影就更是如此,觀眾們不買票,電影院又為什麼要放映這部影片?

電影院難道是做慈善的?專門為了給導演們追求藝術開辟渠道?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隻不過,以往電影院評估一部電影到底行還是不行,也沒有太多的渠道,從這個角度來講,商業電影初期的電影院,也有些冤大頭的傾向。

很多時候,有一個看起來靠譜的班底,就足夠讓電影院對這部影片有一定的傾斜。

給這部電影更好的檔期以及更好的場次,而實際上呢,一部電影,它到底能不能成為賣座的電影,讓電影院真正的賺到錢,還是要依靠市場的檢驗的。

很多時候,一部電影的票房好,不見得就是它的質量一定高,也許隻是它占據的檔期更好,黃金檔的場次更多。

在觀眾們樂於觀影的時間段裡,隻有這部電影可以選,那他們自然也就隻能觀看這部電影。

這票房累計起來,當然就是非常可觀的了。

但這完全是占據了好檔期的功勞,和電影本身是否優秀,關係不大。

因為這種盲目的編排,電影院被電影詐騙的事跡,也是屢見不鮮,很多一開始評估的質量非常好的影片,等到真正上映的時候,觀眾反響一般,上座率極差,以至於三天就開始砍拍片的情況也是有的。

當然了,這種時候,電影院的退路還是很多的,票房總是會實時顯示的,一部電影,觀眾到底愛不愛看,往往三天就可以定結論。

隻要是得出了精準的判斷,電影院就可以揮刀斬拍片,管你是什麼國際大導演呢,管你是什麼巨額投資呢,隻要是你讓我電影院賠錢,我也不會給你好的拍片。

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

於是,你可以看到,悟到了這一點的各大片商,慢慢的也開始想對策。

在一部電影上映之前,他們會竭儘全力的去營造我們這是一部賣座大片的氛圍。

抓住一些吸引人的點,用力的宣傳。

除此之外,在電影剛剛上映的黃金三天,會用心的維護電影的口碑,關於電影的評論,在電影上映的初期,你幾乎都看不到什麼真實的表達。

尤其是那些關乎電影真正質量的東西,你是一點也看不到的,都捂得嚴嚴實實的。

雖然這樣做,效果最多也隻能維持三天,肯定是長不了的,但是沒關係。

對於有些電影來說,能夠爭取到這三天的時間,已經是大幸運了。

本來製作成本就比較低,能夠搏出一個三天的票房,把觀眾們穩住,讓他們走進電影院,就足夠回本的,甚至搞不好還能小賺。

然而,這樣的事情,在前網絡時代是比較容易辦成的,等到網絡時代徹底來臨,各種新媒體極端發達,甚至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對電影評頭論足的年代,再想把觀眾們騙進電影院,就不再那樣容易。

捂住差評,不讓它發酵?

怎麼可能!

這根本就做不到!

人人手裡都有

手機,隻要有手機,就可以在APP上發表看法,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社交賬號,雖然普通觀眾的影響力有限,或者是根本影響不了其他人。

但隻要他們有提供反饋的這個條件,他們的評價就可以點點滴滴,彙聚成河。

彆說是三天,到了網絡時代,很多電影,甚至院線一天口碑就崩盤了,後續的票房,基本上就不用指望了。

這對於一些對自己電影信心十足,躊躇滿誌的導演來說,無異於是毀滅性的打擊。

怎麼可能呢?

這怎麼可能呢?

這可是我耗儘心血的大作,觀眾朋友們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不!

問題肯定不是在我,我的電影那是藝術品,觀眾們罵我,那當然是因為他們眼光不行,欣賞水平有限,吃不得好的。

自己的心血傑作被觀眾們這樣抵製,這樣批判,作為親媽的導演,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

在極度的反抗心理指引之下,他們在網絡上的輸出,必定無法保持冷靜。

他們要和網友們搏鬥,要讓網友們認輸,然而,很顯然,這樣的想法都是很幼稚的。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腳,小小導演的跳腳,如何能夠和廣大的網友們相抗衡?

數量級就不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