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何苗認真的推薦之後,韓靖也開始正式這個投資案,並且用更加專業的眼光審視了一下。
竟然驚喜的發現,真的有利可圖!
還是很大的利益!
雖然這家公司現在看起來規模還不大,甚至架構也不完整,但這不是問題,對於新型公司來講,未來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娛樂公司也不像是普通的實體公司那般需要多麼健全的組織架構才能稱之為是正式的。
隻要手裡有項目且運作良好,每一次都可以成功的收割到目標群體就足夠了。
而很顯然,吳迪他們的公司就具備這樣的能力。
作為電影公司來講,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便是拍出好電影的能力,公司旗下的好導演一點不缺。
而有了好作品呢,下一步就要有兩個分野,一個呢,就是好的方麵,有了好作品,再有一個好的營銷戰略,電影就會收獲超高票房,同時還會獲得觀眾的認可,口碑上揚。
當然了,一旦各個要素配合的不是天衣無縫,浪費一個很好的劇本也是極有可能的。
這些年,被影迷們無限惋惜的被埋沒在茫茫片海的佳作,也不是沒有。
如果能夠在電影節上有所斬獲,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節,多少還都算是有個名頭。
就算是沒有票房,還算是贏得了口碑,總算是占住了甘蔗的一頭。畢竟,現在的電影圈裡還是很吃這一套的。
就算不是三大,普A也是可以的,沒有票房成績的同時,你總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吧。
一旦獲得了獎項,對國內的院線也算是有個交代,隻要質量過關,題材不敏感,一些小眾的電影,也可以登上院線。
雖然排片可能少的可憐,但能上院線總是好的,一般來講,這一類衝獎類的電影,投資也有限。
就算是隻有百分之一的排片,在廣闊的影院平台上,如果可以有一個比較出色的表現,收回成本也是極有可能的。
至少可以少賠一點,不是嗎?
投資這一類電影的公司,往往也誌不在賺錢,但是呢,能夠回本,當然沒有人會拒絕。
一旦登上院線,就會和更多的影迷見麵,一旦電影的質量不錯,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獲得很好的排片繼而贏得更好的票房成績的話,就會讓許多影迷扼腕歎息。
哎!
明珠蒙塵啊!
這不是比那些大賺特賺的大爛片強多了嗎?
恨觀眾沒有眼光,恨院線的眼睛裡隻有錢,為什麼就是不肯給這樣的好電影出頭的機會?
這樣的情況,確實是讓人很惋惜,但是呢,一部質量上乘的電影,也不是不可以包裝一下的。
這些年,質量上乘的電影節獲獎作品,重新登上院線之時,在一個基本的排片率可以保證的前提下,也是有斬獲上億票房的成功案例的。
不過呢,這一類電影想要獲得好成績,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麵的要素都配合的很協調。
韓靖已經精準的衡量過了,吳迪他們的公司,就具備這樣的條件。
一個呢,就是產出好作品的能力,該公司雖然才剛剛成立,卻已經有了票房保障導演和口碑導演,隻要把打造這兩類電影的手段中和那麼一下,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就瞬間誕生了!
首先,想要讓一部電影具備賣座的一個基礎,選擇大眾熟知的演員是基本。
一些文藝片經常選用那些距離觀眾比較遙遠,在影視劇圈極少代表作的演員,追求所謂的逼格,其實對票房一點有益之處都沒有。
你猜普通路人走進電影院的初衷一般都是什麼,還不是看海報上的熟臉?
觀眾都不認識你,又為什麼會為了你,掏錢進電影院?
當然了,任何電影還是劇情為王,沒有好的劇情,就算是眾星雲集,該撲也照樣還是要撲的。
君不見饅頭事件嗎?
上映之前炒的有多麼浩浩湯湯,上映之後撲街的就有多麼轟轟烈烈。
劇情方麵,有小齊和張楓,甚至是老張這幾位導演把關,當是有保障的,接下來,這家公司又把最為當紅的流量小花網羅到了旗下,以她超高的人氣,必定可以讓這部電影第一炮就打的響亮。
更何況,看張楓他們的氣勢,將來對於旗下演員版塊的打造,必定也是相當的用心的。
思思絕對不會孤單。
有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導演團隊和演員團隊建設,公司就擁有了持續產出精品的能力。
電影公司終究還是
以發行項目存活的公司,並沒有太多的實體產業,可以說,自從打開了電影市場商業化的大門之後,這些年來,除了各類電影輪番登場之外,電影公司的此消彼長,也是一場大戲。
很多風光一時的電影公司,隻要是一連幾部電影沒有水花,這家公司可就危險了。
你要知道,相比很多項目,電影其實是那種高投入高回報的類型,前期,為了拍出一部有可能獲得高票房的種子選手,投資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在拍攝和未上映的階段,這些投資都是沒有任何的回本可能的,連個渠道都沒有。
也就是說,在電影上映之前,電影公司的資金壓力其實是很大的,更不要說,有些投資巨大的電影,還經常出現拍攝中途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拍攝的事情。
這些在電影市場都是經常發生的,並不是稀罕事。
但是,電影還是個人的作品,很難保證次次都能押寶正確,一旦出現眼光失誤,便極有可能賠的底掉,這一賠,不要緊。
一般有點規模的影視公司,往往也是有血槽的,之前肯定有許多不錯的作品積累。
經的起撲街。
但是呢,可怕的是,電影有的時候也是一個講究氣運的東西,很有些玄學意味在身上。
有的時候,氣運在你這裡,你就是撿一坨垃圾放到電影院上映,說不定也能賺錢。
這也就是很多明明拍的爛的一比,卻仍然可以大賺特賺的電影的來曆。
但是呢,在大賺的背後,還極有可能會大輸,隻要是一部片子看走了眼,賠大了。便極有可能好幾年都翻不過身來。
接二連三上映的電影,一部賺錢的都沒有,更不要提口碑了,那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這樣幾部電影折騰下來,老實說,還能扛得住的影視公司,真的是鳳毛麟角。
所以,這些年來,看似紅紅火火的電影圈,其實呢,真正能屹立在潮頭,沒有被踢下來的,真的是極少數。
不過,吳迪他們的公司,似乎確實有些道行。
對於該公司的信心,其實並不是來自於張楓,相反,促使韓靖最終出手的真正因素,還是吳迪!
對!
是吳老板,絕對不是其他的任何人!
這個小子,雖然看似玩世不恭,但確實是有點本事在身上,不隻是長得帥而已。
換皮這部電影,做的太成功了!
電影質量過關,這當然是基礎,但是,作為專門做投資的老板,韓靖看得很清楚,這部電影最後能夠走到票房冠軍的高位,背後少不了吳迪的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