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充分利用三大電影節這樣的一個良好的舞台,讓它充分的發揮作用。
如果作用發揮得當,說不定我們都不需要花費那麼多的金錢,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市場份額。
當然,這種份額也隻是相對的,隻能在原本貧瘠的土地上稍微成長一點而已。
這也是我們應得的。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永遠是殘酷的,開拓市場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製片人大大非常積極,雖然A國人講話的習慣就是那樣,好像看誰都熱情,不熟悉的話,你也分辨不出他是真的熱情,還是假的熱情。
但是,總歸他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相反,持保守態度的,反而是吳迪吳老板。
想要開拓市場,想要贏得開畫率,那就需要錢。
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你看現在,雖然這位製片人聲稱在電影院看過換皮,但是,吳迪也相信,即便是有一些影院為換皮這樣的新鮮作品安排了一些場次,但是,也絕對是小範圍的,不會大規模正式放映。
畢竟,換皮在進行前期籌劃的時候,也從沒把在域外放映放在重要的事務上,根本就沒有下功夫。
至於現在,如果製片人大大不是從蘭瑪珊蒂的個人渠道拿到的片源的話,那麼隻能說,應該是在電影取得了極好的票房成績之後,作為當年的熱門影片,A國的院線進行了小規模的放映,時間上也並不主打同步,畢竟,國內這邊早就已經下映了。
而放映的範圍,充其量不過是上百塊銀幕而已,而且,這些小規模放映的電影,他們的主要受眾,還是海外的華人或者是留學生。
確實距離打開域外市場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如果真的需要深度耕耘,確實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
要不,去找蘭女士商議一下?
要說有錢有勢,那還要數蘭女士,有這樣強大的後盾擺在那裡,做兒子的,似乎也不該太過客氣。
該引用的時候,就該適當引用嘛。
說不定,對外投資,打開市場還是蘭女士的主意呢,隻不過是借用他人的嘴巴說出來了而已。
…………
雖然一次長談,吳迪也沒能從製片人大大那裡套出更多的消息,但是呢,也不能說是一點收獲沒有。
既然某人有意幫助開拓域外市場,那何不從現在就展現出他的誠意呢?
畢竟,這件事還是他先提起的。
主動一點,總沒錯吧。
那我們的迷宮……
可不可以給個機會?
不管怎麼說,迷宮這部電影,總還是有點賣相的,也不至於那麼無人問津。
雖然現在這個情況,迷宮想要在國外取得上映權,總是要把國內的大規模放映提上議事日程,辦妥了這件事之後,才能談開拓國外市場。
不過,雖然為時尚早,但是,談了也總比沒談強,至少,在國外的資深製片人那裡,迷宮是有了一點點存在感了。
至於迷宮劇組的難兄難弟,短片劇組等人,現在也算是找回了場子,剛剛還在背對著吳迪唉聲歎氣,各種腹誹,後來等到吳迪拉著製片人大大走向他們的時候,瞬間又恢複了戰鬥力。
吳老板自然不會忘記自己的戰友,但是,想要照顧戰友,總也要把自己的事情都料理清楚之後再說。
現在,他終於有餘力來關心一下小兄弟了,短片嘛,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這種局限性,可不隻是在內娛會有,即便是在娛樂業極度發達的A國,想要讓它變成一個賺錢的商品,幾乎也是沒可能的。
那還能怎麼辦?
即便是有國際製片人看中了你,你也要有能夠拍攝長片轉化出價值的能力。
否則,誰來也沒用。無法改變現狀,不過呢,有點關注總是好的,有些導演,也許現在還沒有轉長片的意圖,但是,誰又能說得準日後沒有這樣的想法呢?
說不定到時候就有合適的劇本了呢?
經驗也增長了呢?
現在積攢的人脈不就可以用上了嗎?
反倒是入圍次級單元的那部電影算是跟著吳老板吃到了一點紅利,按照一般的流程來看,這部電影就算是最後得了獎,也不過是電影節一日遊的程度。但是呢,想要找到院線來合作上映也幾乎是沒可能的。
人家根本就不會給你一個眼神,這就是現實的情況,也是為什麼即便都是三大的獎項,人們的關注度卻隻會給到主競賽單元,次級單元雖然在羅列表格的時候也會加上去,也算是一個榮譽。
但是,因為受眾實在是太少了,也無法打開市場,總是關注度缺缺。
當然了,作為一部長片,真的想要上映也不是找不到門路,隻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罷了。
到了吳迪這裡,唯一值得慶幸的,便是這份努力演變成了人情關係。
誰讓你吹得那麼響亮呢?
誰讓你主動提起來的呢?
我迷宮在國內還沒有上映過,時機上是趕不上這一波了,但是呢,現成的機會,放
棄了也不符合吳老板一貫的性格。
乾脆給這部次級單元的小片片一個機會,送他一份大禮,讓他先走國外上映。
畢竟,對於次級單元的影片來講,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雖然它的情況也和吳迪差不多,但是呢,他畢竟不需要票房,投資成本比迷宮要小得多,導演一開始的願望也就是能夠衝一衝次級單元,刷個履曆而已。
就算是到院線去上映,也早就做好了一日遊的準備,票房什麼的,也是不指望的。
也沒有回本的壓力,本來也不想大賺,這樣一來,在國內上映就純粹成了走過場。
基本上也不需要什麼特彆的準備,隻要有院線可以安排,排幾場就足可以了。
隻要完成了這個步驟,他就可以歡歡喜喜的拿著自己的拷貝到國外去上映。
多了一個展出的平台就多一分宣傳,製片人大大已經親口承諾了,隻要在國內一日遊過後,他就可以立即安排,在他個人的旗下就有兩家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院線,雖然規模不大,銀幕的數量也不多,但是,總歸是聊勝於無。
況且,本來這部電影的調調就比較文藝,也符合該院線的口味,並且,這部電影關注的焦點也並不是票房,而是更多的業內人士的垂青。
專門跑到藝術院線來觀影的人呢,要麼就是圈內人,要麼就是常年專注藝術電影的愛好者,這些人的關注對於電影的主創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