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你行你上(2 / 2)

破產大明星 玉樓銀海 8540 字 10個月前

“我呢,現在也不想說那些客套話,這部電影是我的心血,也是難得的一個好機會。我對獎項的渴望,要遠遠超過你,這一次我是誌在必得的。”

“但是,想要得到獎項,現在就少不了你的幫助,我英語也不是很好,就算是有翻譯幫忙,他也不可能像你這樣把我們的創作初衷和目標都解釋的那麼清楚。”

“你走了,這不是把我丟在這裡不管了嗎?還有兩天才正式頒獎,這兩天,肯定還會有變數。”

“到時候,我們又要如何應對?”

小齊說的情真意切,到了激動處,吳迪甚至感覺他好像都帶上了哭腔,真的擔心他下一句就會蹦出一句:你不能走!這個家,不能沒有你!

“小齊啊,辦法總是有的,你是導演,這部電影你的參與度是最高的,不過是開個新聞發布會而已,還能惹出什麼風波來?”

新聞發布會這種東西,它就是個形式,完全的樣子貨,一般來講,隻要有主持人在的活動,不管是明星還是導演,不熟悉活動主旨的人也不會犯錯。

要不然,要主持人是做什麼的?

不就是在關鍵時刻做引導,同時把那些不適宜的發言打斷的嗎?

小齊雖然不善應酬,但他也總是個成年人吧,年紀也不小了,場麵話總是會說幾句的。

那天晚宴,吳迪雖然忙著和製片人大大套近乎,卻也不是對劇組成員一點不關注的。

那個時候,看小齊觥籌交錯之間表現的也還是不錯的,彆人和他談笑,他也都能接的上。

發布會嘛,那種公開的形式,確實會讓人更緊張幾分,但是,身為主創,宣傳迷宮本來就是小齊的責任。

按理來說呢,吳老板願意幫忙,那還是看在自己掛名了聯合導演的麵子上。

如果吳老板隻是一個小小的主演,他根本不會跟著忙前忙後的跑那麼多的活動。

他的職業屬性也不允許。

雖然大家都是通過迷宮這部電影才獲得了參加水城電影節的機會,但是呢,導演畢竟和演員不同。

導演宣傳的側重點,從來都在電影本身,對於他個人,卻不會特彆的突出。

尤其是小齊這樣的新人導演,許多業內人士感興趣的,從來都是他帶來的作品,對他本人,幾乎是沒有什麼概念,不想去多加了解的。

而吳迪呢,既然身為演員,來到電影節,就不單單是要宣傳電影,當然還要宣傳自己。

那些雜誌還有約好的訪談,主要都是針對演員本人,要讓外界關注到的不僅僅是這部獲獎的佳作,更多的還是作為演員本人能夠讓外界認可。

也就是說,宣傳電影這件事,本來就是小齊這位導演的本職工作,而他現在居然理所當然的把這看做是吳迪的差事。

吳迪表示無法應付,他居然還埋怨起來,這實在是不應該。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這對於你來說也是難得的一個宣傳的好機會吧,我還等著和你一起走上領獎台呢,現在你不回來,這些不是都要落空了?”

“齊導,你這個擔心就太超前了吧。”

“你怎麼就那麼肯定你一定能得獎呢?雖然我們人來的是挺早的,但是,入圍的影片那麼多,這兩天我也抽空把競爭對手的影片也都看過了,在我看來,他們的電影也是各有特點,如果說從這些影片裡選擇一部獲獎作品的話,其實大家的機會都是差不多的。”

“齊導,你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過長遠,先想一想怎麼操作把獎項弄到手吧。”

啊……這……

某人還真是擅長哪壺不開提哪壺,是不是故意給小齊找不痛快?要是這樣說,不是更加需要他這個長袖善舞的社交天才在這裡鎮守了嗎?

他還想跑?

“吳老板,我勸你要善良。”

迷宮得不到獎,對他這位聯合導演來說,難道有什麼好處嗎?為什麼要給自己唱衰?

“齊導,這不是善良與否的問題,這是現實問題。”小齊的失落埋怨是顯而易見的,吳迪也隻得收斂一下,又安慰他道:“我不在的這些日子,你可不能放鬆,一定要積極和組委會的大佬們接觸,要好好表現,這樣我的安排才能派上用武之處。”

就算是吳迪這邊有海哥助力,但那都是私下的活動,擺在明麵的那些活動,也不能放鬆。

至少,要在媒體朋友和圈內圈外的人看起來,我們這部電影最後可以斬獲大獎,那都是因為我們積極運作,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青睞。

而不是什麼大佬的推薦或是拉攏。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實際上,每一年的電影節,不管是歐洲的三大還是A國的小金人,都會出現一些爆冷選手。

有的呢,是單純的影片爆冷,可能在很多人看來,獲獎的影片並不是提名影片當中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是拖後腿湊數的。

但是居然一舉擊敗了眾多種子選手,還獲獎了,這一般人看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自然要引起極大的爭議。

但是,電影節這個活動的規則就是如此,大獎一旦頒出,就算是一錘定音,絕對沒有更改的可能。

就算是爭議再大,討伐的聲音再高,也不可能做任何的變動。

這一點和競技體育還是有區彆的。

所以,從這個層麵上來看,既然市麵上對於各個A類電影節的認可度很高,都是奉為圭高,那麼,在這樣的獎項上多多運作,花費一定的成本,真的成功了的話,就真的是很值得的。

當然了,現在各種獎項的運作是越來越多了,有人歡喜就有人憂,你能砸錢,砸人脈,我也一樣能。

但是,最後能成功的,肯定隻有一部影片,這樣一來,其他家的心血可不就全都白費了?

不管是人脈還是都統統打了水漂。

也正是因為圍繞著電影節的運作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公開化,於是乎,社會上對於這些運作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當中。

在很久以前,這樣的行為是為人不齒的,但凡是被揭發出是通過運作獲得了獎項,名不副實的那種電影,通常都會被架上恥辱架,每一屆都黑拉出來鞭屍。

但是,最近幾年,這樣的呼聲已經漸漸消失不見了,因為不管是獲獎的還是沒獲獎的影片,都是要運作的。

而且,大家在進行這樣的活動的時候,都是大大方方,從來也沒打算遮遮掩掩。

因為這樣的行為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也就沒有人大驚小怪了,大家都很習慣了。

那麼,取而代之的不習慣之事又變成了什麼?

那就是那些背地裡的小動作,比方說,提前給評委會成員寄送樣片啦,投入大筆的宣傳經費甚至是直接輸送給某一個評委啦,這些事情,在電影節的舉辦曆史上,並不鮮見。

即便是現在,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事,各大媒體也照樣會口誅筆伐,不會吝惜墨水和唾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