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章 還是從前的你(1 / 2)

賺錢是很難的事情,但花錢就非常容易了。

有陛下的首肯,蕭衍便也果斷地把以前許多不能想,不敢想的事情,也去辦了。

興修郡縣州學這種事,以前也不是沒有人想過,但阻力太大,一來,經義是各地士族壟斷的家學,二來,學出來的寒門士子多了,必然會擠占高門的資源,豈不是多事?

但現在,朝廷狠狠殺了一批僑族後,趁著餘威,蕭衍建立了學政官,用來推行新的學政。

他確定此政策的速度極快,而且在學政官中塞入了各家子嗣,還拔了不少錢財,要求把晉升和教育成果掛勾,統計每年能有多少入學識字讀書的人。

這一時間引起許多非議,畢竟國庫的錢就那麼多,這邊用了,朝廷用在軍政上的錢便要少了。

再說了,教出那麼多的人,又沒有那麼多職位,豈不是要出亂子?

但這些反對都被蕭衍按了下去。

他非常清楚,以自己執政南朝多年的威望,哪怕一時間許多政策遭遇反對,也會有許多的觀望,想看看是不是轉機。

於是,在蕭君澤的默許和支持下,一條條政令開始從建康向南朝的其它轄區推行。

首先是要求各州郡設立學官,建立書院,將來朝廷取士,將大部份從書院中錄取。

其次是取消中正官,中正官就地轉為學官。

第三是學官之中,升遷與朝廷錄取的士人掛鉤。

第四是取士以考,考試是由朝廷出題,優者獲勝。

這幾條政令一出,一時間,沸反盈天,尤其是第一和第二條,他直接取消了從曹魏時期推行的九品中正製,以前取士,都是由中正官來定品階,其中門第的高低才是取士的前提,甚至於送禮、門路這些私下操作,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今,蕭衍的政令,卻是直接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

本就占據高位的各大士族,因為朝廷先前的瘟疫案件,牽連出不少高位士族,出現了一股權利真空,新的還未提拔,蕭衍為此做了許多交易,這才算是把這波反對暫時壓了下來。

因為各地的士族們也想到了新的應對之策。

設立學官是麼?多簡單啊,我們這些地頭蛇,出錢出地,出老師,那這些書院的學子們,將來不都是我們培養的人麼?

再說了,有多少人上得起學,到時在我的地盤裡,誰入學誰入不了,不還是我們說了算麼?

更彆說,學政官這個升遷方向,也會是他們的新的目標,更會是朝廷秩序的一次新的變動,如果能在這個變動裡占據先機,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做就完了!

於是,無論目的是什麼,蕭衍的新政,立刻在南朝中掀起一股勸學之風。

以前隻在各家士族內部的私傳家學,被他們想儘辦法塞進了各地的官辦書院之中。

官辦書院的錢財肯定是不足夠的,還需要各地的大族支持,作為回報,學政官們都默許了各家大族往裡邊塞滿自

家子弟。

但是,也做得不能太過分,偶爾還是會給許多寒門庶族留下一定的名額,用來應付上官。

當然,這些寒門庶族成績是絕對不能超過這些高門大族的。

對於這種情況,蕭衍和蕭君澤都已經預料到了,他們除了嘴上多有批評和反對之外,並沒有做出其它限製舉動。

而這也被各地的士族看做對蕭衍的一次巨大勝利。

他們開始在這權力的規則裡試探之餘,也開始補充了各地的官學的基建。

因為都是送給自家子弟進修的地方,所以修築的縣學、州學、鄉學都儘可能地修在了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為了顯示排場,占地麵積都很大,修築的教室不說彆的,房頂是肯定有幾片琉璃瓦方便采光的,地基也是石頭壘成,至少不會是稻草屋那樣一旦遇到大雨,就有倒塌的可能。

畢竟那是自家孩子用的東西。

給自家子嗣用的東西,那有什麼好節約的,他們這些鄉豪大族,難道還差這幾個錢麼?

更不用說,這興辦書院,是朝廷稱讚、家鄉人也高興、自家人也願意的大好事,這樣的事情,尋常時節,哪遇得到,這樣的機會,當然要把書院辦得光鮮靚麗,從而將自家的名聲好好宣揚出去。

再說了,隔壁鄉/縣/郡/州,都把書院辦得那麼好了,你自己的老巢卻辦得那麼寒顫,將來在彆的家族麵前,豈不是矮了一頭,這樣的事情,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於是,一場新的鬥富開始了。

而校舍中的書籍本應該是昂貴之物,就算現在有油印了,但紙筆墨水依然不是平民可以負擔的東西。

不過為了孩子,各地士族們開始想辦法,在紙價普遍上漲的情況下,各地都開了新造紙坊,用桑皮、蘆葦、甘蔗渣、柳皮等等各種東西造紙,大大地開拓了紙源,也讓因為南朝新政上漲的紙價開始了穩定下滑。

同時,為了節約用紙,竹筆、羽毛筆、鐵尖筆等寫字占地較小的硬頭筆開始占據初學者的課堂。

而曆院書院整理的書籍也開始大規模地印刷,原本都是油印的小本子,如今鳥槍換炮,變成了可以反複使用數萬次的雕版印刷,而且一板難求,新的雕版還在大量製作中。

建康城中,原本很多隻是為了興趣、當幕僚、去工坊而入學的曆陽書院學子們,也成了香餑餑,被各地州學、縣學、鄉學重金聘請而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