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站(1 / 2)

在培養新人這件事情上, 謝書堯算是學術圈裡少有的儘職儘責。

哪怕這些新加入醫藥高等研究院的人都已經是相當優秀的博士畢業生, 甚至有些人已經是青年教師, 她都挨個兒給了詳細的指導。

根據這些人的研究方向, 謝書堯劈分出將近二十個課題組來,分彆負責不同的研究方向。

她給每個課題組都單獨開了會, 並針對課題組內不同研究員各自擅長的方向進行了探討,還從自己看過的論文中打包了足夠這些科研人員重塑科研邏輯的論文,當成任務分配了下去。

招聘人才需要耗費時間, 分配任務同樣需要耗費時間,可站在長遠的角度去看, 招聘進來的這三百餘名科研人員都會變成醫藥高等研究院的中流砥柱。

謝書堯的原則一貫都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她將新招聘進來的這麼多人都培養成為合格的‘漁夫’,還愁捕不到魚兒嗎?

這些新招聘進來的人原本就接受過科研教育與培養, 隻是接受的科研教育與培養不夠係統, 他們的導師沒有給予係統的指導,但好歹是拿到博士學位的人, 算是踉踉蹌蹌地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基本培養要求。

這些人在接受謝書堯的指導時, 接受速度自然要更快一些,有些人原本就有做項目的經驗, 這會兒上手時雖然有些生疏,但也不會生疏得太明顯,經過一陣子的適應時間就好了。

謝書堯的布局真正奏效,已經是半年之後了。

這些招聘進來的人都順利上了手,哪怕沒達到獨當一麵的水平, 但也能完整地將謝書堯分配下來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做出來的學術成果也日益豐碩,壓在醫藥高等研究院之前那些草台班子研究員身上的壓力順利減輕,緊繃了半年的神經終於舒緩了下來。

————————————————

六月份,秦海以及與他同時入學的這批人順利畢業,除了秦海選擇留在醫藥高等研究院繼續工作之外,其他人都沒有選擇留下。

科研本就是向著金子塔頂端攀升的過程,越向上走,難度越高。

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高強度的科研工作,謝書堯對這點表示完全理解,她給那些想去一些一般高校的學生寫了介紹信,衷心祝福這些人都能奔向好的前程。

人各有誌嘛!

甲之蜜糖,乙之□□。

有人覺得科研工作輕鬆體麵,可有人就會覺得科研工作會讓人心累,不如找一些平淡但是瑣碎的工作,安安穩穩地度過人生的後半場。

不管是跟著她讀碩士還是讀博士的人,都已經係統地接受過了科研邏輯與科研思維的培養,就算去了彆的高校,應付一般的項目研究,那也應當不成問題。

隻是走了的這些人原先從事的研究工作總得找人接上,謝書堯暫時找了研究領域相近的人暫代,將醫藥高等研究院的招聘網頁改成了長期招聘網頁。

跟著她做研究的學生終歸是學生,不確定性比較大,讓這些學生從事一些周期較短的小項目還可以,但要是讓這些學生從事周期較長的大項目,就很難從一而終。

人多力量大,寧可把項目輕輕鬆鬆地提前做完,也絕對不能讓火燒到眉毛上。

————————————————

秦海辦理完入職手續之後,徐康院士來了醫藥高等研究院一趟,他讓謝書堯準備了一份材料,說是他打算舉薦謝書堯進入科學院或是工程院,衝一下院士。

院士就算是站在國內科學界頂端的‘巨牛’了,能衝上去的話,謝書堯自然不會白白放過這樣的機會。

將個人材料詳細整理好,交由徐康院士親自帶去京城科學院那邊,謝書堯一邊從事自己的研究工作,一邊等消息。

醫藥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得知謝書堯打算參評院士之後,都挺興奮的。

他們現在在醫藥高等研究院工作,身上貼的標簽是‘諾獎學者科研團隊’,如果謝書堯能夠評上院士,那他們身上就能貼一個‘院士團隊’的標簽,雖說國內的院士不少,但諾獎學者並不多,從數量上來看,諾獎學者比院士更要稀少,但有些事情並不能單純地看‘稀有程度’,在國內,一個院士身上所具有的能量,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

很多諾獎學者辦不成的事情,院士說句話、打聲招呼就辦成了。

醫藥高等研究院的人都對謝書堯參評院士的事情報以極高的期待,謝書堯倒是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她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

她創立的計算藥學理論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依舊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她正好借助給國家研發那些特效藥的機會,將計算藥學再完善一遍。

謝書堯不知道的是,她提交的申請參評材料居然在科學院掀起了一陣狂風大雨。

————————————————

關於謝書堯的能力,這點其實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