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如期開錄, 對於前不久關於謝瑜家事的各路傳聞, 所有工作人員都心裡有數。主持人團隊早就與製作組確認過立場,二十分鐘的錄製中半點不敢把話題往輿論上引。
謝瑜知道節目錄完後還有媒體采訪,見主持人話題都落在《混血》作品本身, 樂得見此,在各個活動環節都很配合。
謝瑜坐在台上,還聊得挺開心, 說說自己跟組拍攝時的收獲, 以及吃過的苦。不少主創也從自己角度補充了不少細節,讓主持人大呼有趣。
節目並非直播模式, 也沒有現場觀眾來互動, 錄製節奏都把握在主持人和嘉賓們的手上。兩方配合,順利走完流程,節目在一片融洽氣氛中收尾。
不同於節目, 媒體采訪環節, 就是完全不同的麵貌。
“謝瑜能說說如何看待前幾天網傳你被強-暴的事嗎?”
“請問被拐是真的嗎?本人還是家人?請說說細節?”
“出演《混血》,是否也出於這層考量?”
星際時代,采訪設備進步,不用媒體人親自手舉, 但他們的問話方式還是如地球時代一般,犀利而直接, 還帶著幾分誘導性。
他們爭先恐後地問著, 言語交錯在一起, 卻說得都是同個話題。謝瑜維持著麵對鏡頭該有的禮貌笑容, 按捺下心頭的不愉。他入圈這麼多年,同無數媒體人打過交道,這幾句話真實目的是什麼,他一清二楚。
無非是想看他“變臉”,如此畫麵效果達成。然後詢問事情真假,也隻是媒體為了顧及自身在民眾中的口碑,他們真做的,還是通過“本人或家人”,來刺激和逼問,從他嘴裡撬出答案。
以及,在明知道輿論很大程度為謠言的情況下,還強行關聯《混血》劇組,意圖就很消極了。
他若真按照媒體思路去回答,不管回答什麼,表情如何,媒體都準備好了說辭來兜圈子。而媒體以“是否有關”這種封閉性設問句來提問,等采訪視頻放出去後,就會先發製人給觀眾造成潛意識乾擾。
即使他立即否認,觀眾也會在腦海裡存一線疑惑。
——或許是這位演員撒謊了,亦或是惱怒了就不願直接承認?萬一有可能呢?
網友亂想倒是其次,最怕居心不良的人借此來二次造謠。
——他這麼避諱,就覺得網友猜測對了,八成真有被強-暴?不然還這麼怕說?
謝瑜承認,確實在一開始接《混血》劇本時,他是有收到謝嬋被拐一事的影響的。畢竟是親身遭遇的過往,埋藏著記憶和情緒,又如何不會作用給未來決定呢?
有則有,他不想欺騙自己。但被媒體彆有用心地提及,他又覺得不那麼順心了。
謝瑜站在劇組主創中間,換了個站姿。他臉上沒帶出半分慍色,但神情足夠認真,“三個問題,第一個,沒有強-暴。建議各位媒體人跟進一下熱點動態。我們團隊對此早就做出過申明,其中寫得很清楚。我不清楚強-暴這種說法從哪裡傳出來的,我個人覺得挺離譜。”
他語氣很克製,明明一番含蓄質問的話,說得如普通受訪時一般。
第一個提問的媒體人站在鏡頭後,訕訕笑了下,沒多少誠意。後續發問的媒體眼睛都亮了起來,感覺謝瑜就要說出他們期待的回答。
“第二個問題,關於拐賣是否存在,以及到底是誰,這算私事了。”謝瑜遲疑了一下,眼眸一轉。他語氣瞬間就變了,從溫和變為了嚴肅,一字一頓,向著媒體人們收斂了臉上僅存的笑意。
“你們確定真的要答案?不管是我本人,還是家人,亦或是因拐賣收到傷害的人們,在此刻都沒有區彆。被你們這麼問,你們覺得受害者會開心嗎?”
原本還在私下議論嘰嘰喳喳的媒體人們,頓時收聲,麵麵相覷,沒想到謝瑜“說翻臉就翻臉”,當場發難。
要說發難也不至於,謝瑜還維持著風度。即使是反問,也占儘了道理,沒給他們留強行起哄的空間。沒辦法,看台上謝瑜一直在沉默著,隻能打著哈哈出聲。
大部分媒體單位掛不住臉,強行挽回局麵。少數被下了報道硬指標的媒體人則仗著謝瑜無法當麵與他們計較,在小聲吐槽。
“對不起啊謝老師,我們也是關心這件事。”
“那請問您對於網傳何乾故意指派水軍攻擊一事,怎麼看呢?”
“過於敏感了,問都問不得……”
“就是,耍大牌也不帶這樣的。”
“應該是真的,行了行了,彆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