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指揮官, 報紙上寫的……”
“寫作嗎?”
安德烈·紀德占領了一家書店,書店老板被綁在裡麵,嘴巴貼了膠帶, 嗚嗚地說不出來,他隻能看見這個白發的外國佬在看報紙。
安德烈·紀德對自己的文學功底一點信心都沒有。
他平時愛看書, 但是他讀的是軍校, 畢業後參加的是戰爭啊!
“如果僅僅是出版……似乎比詩歌容易一點……”安德烈·紀德看見報紙上的公告,得知自己喜歡的詩人回了法國,一陣失落。他沒有辦法前往法國, 意味著失去了與讓·尼古拉先生近距離交談的機會。
為什麼走得那麼快?
在國外多待一會兒, 他就能率領Mimic組織去探望了。
安德烈·紀德把報紙放下,詢問大家:“你們願意嗎?在法國出版作品, 讓法國的民眾們看到我們的文字?”
Mimic的士兵們整齊一致地搖頭,麵露驚恐, 寫作?要他們的命啊!
然而他們的指揮官,信賴的首領在琢磨這件事的可行性。安德烈·紀德是一個帶兵打仗的能手, 對政治的敏感度不夠高, 可是他看見報紙上提示的內容——“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破壞分子, 而是精神、思想、傑作!”他在困境中就仿佛看到了新的道路, 對方了解他需要什麼!
那一名作家和讓·尼古拉先生一樣, 知道他們是渴望回國的人。
他們不是背叛者。
Mimic組織想把自己的苦衷告訴所有人!
可是“所有人”會聽自己說話嗎?會去看路邊籍籍無名的文字嗎?
不會的,除非出名——除非在輿論上得到關注!一些士兵們寫出的作品, 這個噱頭足夠歐洲人感興趣, 而且沒有人規定他們不能出版作品,即使有這方麵的潛規則,他也可以咬牙請求國內的朋友幫一把自己。
從寫作的事情上,安德烈·紀德第一次看到了被法國人民認可的希望。
雖然很難……是沒有嘗試過的領域……
“事已至此, 我們總要找一條出路。”安德烈·紀德接受了作家和詩人的好意,不顧士兵們哭喪著的臉,堅定地說道,“每人每天寫一篇隨筆,寫給祖國也好,寫給家人也好,我們未來要把自己的聲音發出去!”
“如果能出版作品,第一本作品就叫做——”
“《士兵的家書》吧。”
安德烈·紀德不想煽情,然而他知道大家能寫出來最好的東西是什麼。
聽見他的話,滿心拒絕的士兵們逐漸低下頭,用衣袖擦眼睛,他們想要哭嚎出來,沒有家人聽見的哭嚎又有什麼用呢。
“是,指揮官,您的願望就是我們的目標!”
一場會波及整個橫濱市黑道的隱患,被麻生秋也聯合劇本組的人化解了。麻生秋也的計策不止是化解那麼簡單,他要讓安德烈·紀德找到人生的意義,在文學作品裡抒發那份激烈的情緒,隻要有讀者能認同他們,他們就多出了一份活下去的希望和堅持。
戰場上的“幽靈”,也可以是文壇上不滅的“英靈”。
三次元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要有這個牌麵!
重中之重的一點——
這個世界是有諾貝爾文學獎的!
諾貝爾文學獎的創始人是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他是瑞典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因為沒有在文學方麵的成就,所以他在這個世界的人生軌跡沒有跑偏,順利發明了炸/藥。
這位是是實打實的存在過的大佬,將自己的遺產留給了世人,設立了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的眾多獎項。
上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是死去的奧諾雷·德·巴爾紮克。
在法國全員鴿子精的情況下,巴爾紮克一個人貢獻了九十一本,在戰場上,為寫法國文壇榨乾了自己的最後一點生命。
聽著就可歌可泣。
橫濱市,麻生秋也為僅僅操勞了一個晚上的麻煩事鬆口氣。
他把後續的計劃暫時推延了,先讓這些人寫作,以文會友,把這些人往好的方向引導,不要再變成糟糕的破壞份子。
他在枕邊去看睜著眼睛,要聽他講故事、不肯睡覺的蘭堂。
“蘭堂,他們會一點點走向好的道路。”
“我要聽秋也講新的故事。”
安德烈·紀德的故事讓蘭堂重新審視了祖國的情況,得到了不小的心靈衝擊,他想要知道更多有趣的故事,最好是和法國有關的。
麻生秋也左思右想,“我跟你說巴爾紮克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