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宮鬥不如造反(十九)(2 / 2)

奈何胡氏自己作死,非要故意把“小皇帝探望鄭念兒”的事兒散播得滿京城都知道,直接激怒了陶家。

人家陶家不是王家這樣的世家名門,不會迂回、婉轉的製定計策。

人家直接來了個“以武服人”,不管是鞭笞鄭念兒,還是打傷鄭大郎、拖著鄭二郎吃官司,都是那般的簡單粗暴。

陶家的這通操作,直接把胡氏嚇壞了,也讓她徹底警醒。

於是,鄭念兒回京不到三天,就又被送了出去。

何甜甜:……

距離太遠,她知道野生統在暗地裡猥瑣發育,她也無法阻止。

“什麼時機?等小皇帝大婚嗎?”

何甜甜不疾不徐的模樣,卻讓小d同學更加著急。

何甜甜搖搖頭,“不隻是大婚。趙圭已經知道了現實的殘酷,他開始懂得隱忍、謀劃!”

“陶家不是傻子,人家不會一上來就亮出底牌。他們應該會等到陶幼薇懷了身孕,然後才一步步的幫著趙圭掌握朝政。”

“當然,陶家也不是一味的‘擺架子’,故意抻著趙圭。陶勇是有心無力!”

“陶家確實是武勳之首,手握兵權,但陶勇到底隻是個大將軍,他不是顧命大臣,更不是中書令!”

何甜甜慢慢說道,“馮壽倒是會讚同,可王源、趙爍他們就未必答應了!”

還政、還政!

說得輕鬆,交還出去的不是什麼具體的金銀寶貝,而是無上的權利啊。

另外還有政事堂的大佬們,也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小皇帝是少年天子,年紀小,沒有什麼政績,也就沒有太多的威信。

先帝時,對朝臣們的壓製有多強烈。

此刻小皇帝遭受的反噬就有多大。

這些朝臣們倒也沒有故意“公報私仇”,而是皇帝與朝臣之間,本身就有利益衝突。

不是皇權占據統治地位,就是朝臣們架空皇帝。

不是所有人都是趙圭的親娘,沒有人會輕易交出自己手裡的權勢。

即便是以陶勇為首的武勳階層,也不是鐵板一塊。

陶勇確實可以幫助小皇帝爭奪權力,但,隻憑他一家之力,短期內,很難見效。

所以啊,趙圭想要像個真正的皇帝般“為所欲為”,不隻是一個大婚就能解決的。

而鄭念兒,估計還要在莊子上待個兩三年。

等等!

也不一定!

趙圭不是普通人啊,他身邊又有胡氏“出謀劃策”,他或許會有神奇的騷操作呢。

何甜甜心念一動,忽然想到了這些。

當然,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皇帝大婚。

永承帝比任何人都著急,幾乎是一天催八遍的催促禮部儘快製定出流程。

陶家也很積極,大張旗鼓的幫女兒準備嫁妝。

反倒是何太後、三大輔臣,這些真正控製朝堂的大佬,卻都默不作聲。

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中,欽天監終於選定了一個黃道吉日——二月十六日。

禮部那邊,也製定出了一整套冊封皇後的禮儀、流程。

於是,永承帝與陶家,都開始掰著手指算日子。

何甜甜隻是略略關注了一下,便將這件事丟到了一邊。

她繼續與王詩玖等女官們批閱奏章、梳理朝政。

“太後娘娘——”

這天,批閱完奏章,何甜甜還想與王詩玖討論一下鹽鐵改製的問題。

王詩玖卻有些心不在焉,她猶豫良久,還是開了口,“再過兩個月,陛下就要大婚了!”

皇帝大婚之後,就是要親政。

太後作為皇帝的親娘,理當第一個做出表率——還政於皇帝。

但,不說何太後了,就是王詩玖,當了女侍中才幾個月,就迷上了這種指點江山的感覺。

她的政治抱負、她的遠大理想,似乎都有被實現的一天。

如果沒有得到,王詩玖或許還不會舍不得放手。

可是她已經品嘗到了權利的滋味兒,她、她真的很難放棄啊。

“我知道。陛下大婚後,我就會從前朝退到後宮!”

何甜甜仿佛沒有看到王詩玖的糾結,她淡淡的說道。

王詩玖咬緊下唇,她知道,以她的身份,她不該對這件事發表任何意見。

但,她真的舍不得啊。她也為何太後抱不平!

做了幾個月的女侍中,王詩玖近距離的接觸到了何太後,親身經曆了她的睿智、果決與寬廣心胸。

王詩玖覺得,若何太後不是個女子,若她坐在那張椅子上,她一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偏偏造化弄人啊!

何太後這般有見識、有決策的人,卻隻能退讓後宮!

“娘娘,臣本不該多嘴,但——”

王詩玖忽然翻身跪下,背脊挺著筆直,她決定“破釜沉舟”的勸諫何太後一次!

隻是,不等她開口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何甜甜就出聲阻止了。

“十九娘,你的意思,哀家都明白!”

何甜甜笑著看向王詩玖,這也是個被性彆耽誤的人才啊。

不過,那是過去和現在!

將來——

王詩玖聽到何甜甜的話,猛地抬起頭,一雙好看的丹鳳眼灼灼的看著她。

何甜甜迎著王詩玖的眼睛,緩緩說道,“放心,我都有安排!我既然拜你為女侍中,自然不會讓你沒個著落!”

表麵上,何甜甜仿佛是在安撫王詩玖。

但,聰慧的王詩玖,還是聽出了“何太後”話裡的深意——皇帝親政了,又怎樣?她這個攝政太後,不是說退就能退的!

而追隨她“何太後”的人,也不會成為喪家之犬。

“臣,叩謝太後恩典!”

明白了何甜甜的意思,王詩玖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不隻是她,還有何甜甜冊封的女尚書等人,也都知道“何太後”另有安排。

她們不再焦躁不安,甚至有心思協助皇宮舉辦新年元日的宴集,以及年後的封後大典。

二月十六日,新年剛過,京中還殘存著節日的喜慶。

天公也作美,這天是個晴好、溫暖的好日子。

趙圭按照禮部製定的禮儀,在太極殿冊封陶氏為皇後。

大婚結束後,何甜甜作為太後,根本不等趙圭來催促,她就主動交出了由她保管的玉璽,從前朝回到了後宮。

馮壽緊跟其上,以顧命大臣的身份提議皇帝親政。

王源,倒也沒有太過抵觸,而是非常配合的附議。

剩下一個韓王趙爍,不好顯得太個彆,雖然不情不願,卻也隻能讚同。

就這樣,在趙圭年滿十五歲這年,他終於可以親政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