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病,一種常見於文藝工作者上的疾病。
發作周期短,潛伏期長,極難在潛伏期被發現。
發病表現根據患者的工作職業各有不同:如果是文字工作者,則發病時,大概率會給筆下的主角獲得綠色的頭部裝飾物。
而落到像他這種遊戲製作人,具體發病則會有一些區彆:那就是會產生一種,對高質量大型遊戲的瘋狂崇拜和迷戀。
說白了,就是想做3A大作。
不管自己的資本和員工能不能做到,反正就是要做3A!
並且發起病來不會聽其他人的任何勸說,堅決一條路走到黑。
這種製作人一般都是懷揣著夢想的有誌青年,但可惜實力擺在那裡,他這麼做,隻能是白白把大把大把的銀子打了水漂。
對於這種製作人,擁有近十年工作經驗的劉雯,自然是十分熟悉。不過她也料想不到,有了兩次項目成功經驗的李不言,也會患上這種絕症。
其實工作久了,混著混著就跟不少外包混得熟了,這次項目的不少外包,就是劉雯熱心向他推薦的。
畢竟是熟人,做起來有優惠。想要什麼檔次的外包,作為明白人的她也都了解。
本來這些事都可以交由她負責,但是李不言卻主動提出他來負責,並在外包檔位中,選擇了最貴的那一檔。
雖說貴也有貴的好處,但他們這個小工作室,又怎麼可能經得起他這麼硬造?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隻會出現在那些“子賣爺田不心疼”的創業富二代身上。
由於對錢沒有多少概念,隻知道買最貴的。最後花了高價,做出來一坨精美的答辯,無人問津。
劉雯對於這種人,見過,也聽過不少。
讓這幫富二代去創業,就等於把錢拿去打水漂。
不過好處就是給的錢也大方,雖說這個項目由於管理過於拉胯,而給他的履曆留下了黑點,但也算是賺了不少錢。
但沒想到的是,靠著自己白手起家的李不言,竟然也患上了這個絕症!
工作室裡的錢,可都是他一分一毫掙到的,錢有多難掙他是絕對有數,又怎會對花錢沒有概念呢!
劉雯對此感到無法理解。
李不言當然對錢有概念,但是好就好在他有差評反饋係統。
經過這些天潛伏在玩家論壇,他總算是搞明白了為何他的遊戲永遠都是一堆好評。
他賣的太便宜了!
《求學者》隻賣18元。不過是一頓午飯錢,裡麵卻包含了數不勝數的各種事件彩蛋,想要全打通,再怎麼也得要個十幾個小時。
這還隻是遊戲的本體。再加上玩家們在創意工坊裡麵上傳的各種MOD,一趟下來,再怎麼說也能爽玩幾天。
雖說這些MOD不是他做的,但事件編輯器可是他們提供的呀!
因此,就算對這個遊戲有什麼怨言,也就看在才賣18元的份上都原諒了。
十八塊,要什麼自行車?
這點在《黃油》這款遊戲上更是尤為突出。
不少他的支持者都說,反正這遊戲又不花錢,純免費做慈善,你們為什麼要罵他?
無論爭論激烈到了什麼程度,麵對這一招,反對者往往都沒法進行反製。
沒辦法,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人家都讓你免費玩遊戲了,總不能還逮著他罵吧?
那多少有點不厚道了。
因此,大夥也大多是在開玩笑,語氣並沒有那麼激烈,評論區,也都是“免費還要什麼自行車”的好評。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太便宜了,怎麼賣都是好評!
但想要在差評反饋係統底下把售價升上去,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有效資本投入。
換句話說,你在這款遊戲中投入的成本越高,差評反饋係統最後給出的遊戲售價也會越高。
上一次,由於他們《求學者》隻有他跟項遲遲兩人的工資花費,顯然對一款遊戲而言是極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