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各處的管理人員來說,有點痛苦就是了。
畢竟冬天不用去書院上課,徐月每隔兩三天就要抽看管理人員們寫下的日誌。
這個事,有的人避之不及,有的人,如石頭、鄭來這樣的人,就很積極。
如今他們不但每日都要寫日誌,記錄工作中的經驗與心得,還會提出很多主意,雖然這些建議往往會被徐月斃掉,但偶爾她也會從這些人的日誌中得到靈感,進一步完善現有製度。
並且在中級班內接觸到了文本格式的撰寫,每個月還會給徐月送來月報。
而正旦日收到的這份年報,寫得更是深得徐月的心。
石頭在年報中總結了這一年來炭廠的生產方向和問題,特彆是工作安全管理問題,他一筆一劃,認認真真的寫出了十多條炭廠員工工作準則。
徐家莊上的炭廠產量很大,質量也很好。可畢竟是近火的危險事物,這一年來工作確實展開得很順利,但事故也頻頻發生。
對於事故這種事,徐月一家五口都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隻能從老匠人那邊獲取經驗。
可是哪怕工人們都接受過老匠人的安全教育,還是會有一些未曾設想過的意外發生。
而石頭能夠從工作經驗中總結出更好的安全條例,著實有點出乎徐月的預料。
她發現,手下這些員工們,似乎比她更聰明,當然,指的是他們領域內的事。他們從一開始的事事都要過問她,到現在已經可以主動去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
而徐月自己,隻需要做出決策就好。
這是個巨大的進步,開辦掃盲班的紅利漸漸開始顯露。
徐月現在開始期待文昌耀這批學生們將會帶給自己怎樣的驚喜了。
古時的日曆是極準的,正旦日一過,春天就悄悄的來了。
厚厚積雪開始融化,又因為莊內的大道上還不敢用水泥,隻在房屋內和浴室裡這些地方鋪上,積雪一化,就算夯得再結實的泥土路,也難免泥濘。
而炭灰還要留著作肥料,用來鋪路未免有些過於奢侈了。
當趙雲急匆匆奔到徐家大宅前時,雙腳上便沾滿了爛泥。
趙備三兄弟是不能輕易到內莊這邊遊逛的,這是兩邊不成文的默契規定,不過趙雲算是個例外,因為王氏很看好他,拉攏的心思至今還沒死。
徐家大宅前,就算是莊內最忙的春耕時候,也會派兩名部曲看門,因為院裡有徐月的寶貝苗子。
當然,除了苗子,自然還有許多重要物件堆放在庫房內,這些都是不能丟失的。
瞧見趙雲急匆匆就要跑進大門裡去,守門兩位鐵塔一般的部曲伸手一擋,將他攔了下來。
“有什麼事?找誰?”其中一人喝問道。
便是徐家最親近的王大有一家過來,也得接受這樣的盤問,更何況是趙雲這個客人?
兩名部曲一點都不客氣,公事公辦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