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的奇跡(1 / 2)

軍工科技 止天戈 3580 字 1個月前

參加過李副書記給他們舉行的接風宴後,吳浩他們隨即被安排到了酒店休息。

當然了,酒店的條件肯定沒有烏市的好。但在這種幾萬人的地方,能有這個條件就已經不錯了。至少乾淨舒適,和一般的商務標間沒什麼區彆。

下午三點,吳浩他們一行人在李副書記安排的人員帶領下開始在鐵門附近的農場參觀考察。

一圈考察下來,看到的景象著實讓他們收獲頗豐。一種是傳統農業方式,其實也就是最早開辟建設的幾座農場。

基本上就是先在荒漠中種樹,將荒漠圈成一塊一塊的區域。待樹木成活壯大,也就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而這個被圈出來的區域則是被種上了小麥、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等農作物。

這也是整個西疆農場中最常用的方式,以這種大麵積粗放型農業為主。事實上這也符合沙漠地區的實際情況,畢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精耕細作是很難實現的。

第二種則就是十幾二十年發展起來的,大型噴灌式農業技術。

大型噴灌式農業,其實就是使用噴灌技術為種植在荒漠乾旱貧瘠沙土中的農作物補充水分。而且還能根據這些噴灌的管道,源源不斷為這些農作物提供肥料或者是殺蟲防治農藥。

噴灌技術有很多種,除了常見的花灑噴灌方式以外,其實還有網格高架式噴灌技術,以及中心支軸式噴灌技術。

我們坐飛機經常會看到西部荒漠中有一塊塊十分規整的圓形綠洲,這就是大型中心支軸式噴灌技術所帶來的成果。

雖然噴灌技術相比於傳統的引水渠浸地灌溉要節水很多,但還是有著自己的缺點。

比如噴灌隻能將水和肥料噴灌到農作物表麵,而沙漠地區比較乾旱,氣溫高蒸發量大,噴灌到表麵的水分很容易被蒸發掉,很難滋潤農作物根係。

尤其是在沙漠這種乾旱環境下,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所以對於如何更加高效的運用水源來進行灌溉,這成了大家都在研究的課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作為剛剛建國不久的以斯列,麵臨嚴重的糧食危機。為了避免長期依賴於進口,以及可能出現的糧食饑荒問題,以斯列斥巨資用11年時間竣工了145公裡長的“北水南調”輸水管道。

然而傳統灌溉使農業技術和沙漠改建進展緩慢。當時以斯列大部分的領土都是沙漠地區,所以水是改建沙漠的命脈。

可在這樣一個乾旱沙漠地區,水源十分緊張。民眾生活用水都的不到保障,更何況用於生產和農業的用水了。

直到六十年代,一位農民偶然找到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相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透到土壤是增加冷卻、高效灌溉及掌控水、肥、農藥最有效地的辦法。

這一發現立即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聞名世界的耐特菲姆滴灌公司隨即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