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九十章 全自動化農業生產(2 / 2)

軍工科技 止天戈 4011 字 2個月前

這一片地大概要多久能夠收割完?吳浩不由的詢問起來。

杜修明聞言思索了一下,然後才答道:“大概需要個四個小時左右,才能收割完畢。”

吳浩點了點頭,然後笑道:“走吧,咱們去彆處吧,這裡還早著呢。”

隨即眾人蹬車開始前往下一個目標,大概行駛了有十來分鐘,一片金黃色的稻田出現在了大家麵前。

不同的是,這裡幾台收割機已經在稻田裡麵作業起來。

“這就是我們的稻田,目前整個農場有稻田大概兩萬公頃,其中大部分已經收割完畢,這是最後一部分,大概有兩千公頃左右。

這些稻穀呢是我們與袁老的科研團隊進行合作,所選擇培育的一種適合在沙漠乾旱環境下生長的旱稻。

它呢,不但耐旱,而且還耐鹽堿,抗病蟲害。此外呢,它的稻穗比較長,稻米顆粒比較長,而且口感不錯。大家午餐中的米飯,就是用剛剛收獲的新米做的。”

聽到杜修明的話,吳浩臉色露出笑容道:“我說呢,這米飯怎麼有著一股清香,原來如此。

等我走的時候,你送我兩袋大米,我帶回去給大家嘗嘗鮮。”

嗬嗬,沒問題,早就給您準備好了。杜修明高興道。

兩袋米就算再貴能值多少錢,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吳浩的認可和喜歡,這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滿足了。而且吳浩想他所要大米,這就代表著吳浩也沒有把他當外人,這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而一旁的徐曉雅呢,望著這些金黃的稻田,以及那些正在作業的收割機道:“這些稻田畝產怎麼樣?”

聽到徐曉雅的問題,杜修明笑著答說:“咱們這裡不比內地南方的精耕細作,屬於粗放農業,加上這裡的自然環境,所以畝產大概在四百公斤左右,這方麵相比於內地差的遠了。

不過好在咱們這邊地廣人稀,所以種植麵積比較大,兩萬公頃水稻大概能生產12萬多噸大米。”

12萬多噸。

徐曉雅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吳浩說道:“還是太少了,市場缺口太大了,必須擴大規模,至少要擴大十倍。”

十倍?

吳浩露出了無語的深情:“你這好大的口氣啊,擴大十倍規模,相當於二十萬公頃,一百二十萬噸,你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

徐曉雅對於吳浩的質疑無視道:“彆說一百二十萬噸了,就是再多幾倍,我們也能吞下。

目前市場上對於優質大米的需求旺盛,缺口很大。每年我們國家要向東南亞進口大量的大米,如果我們能夠補齊這個缺口的話,那麼對於國家糧食安全也是一種很好的保障。

我相信,這也是有關部門樂意看到的。”

擴大規模我沒意見,但要一步步來。步子邁太大,可是容易扯著檔的。吳浩收起笑容,衝著徐曉雅說道:“這方麵,我們必須得聯合有關部門,包括地方上來召開一個聯合會議,然後才能做決定。”

聽到他這麼說,徐曉雅也沒有感覺意外,隨即點了點頭,然後看向了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