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意味著,移植人工心臟的患者不能有劇烈運動,也不能有過多的情緒反應,甚至還需要注意飲食等等。一旦運動激烈,情緒反應強烈,或者稍微吃多了一點,身體其它器官就需要大量血液來進行工作。人工心臟的血液流速是定量的,所以可能會造成其它器官缺氧損傷。而且長期的固定流速,也會導致一係列的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會產生嚴重血栓等等危險。
這方麵的缺點科學家們當然發現了,隨即研發出來了那種有心跳脈搏的人工心臟。通過磁浮繃的不同轉速來模擬和實現學院的脈衝式流動,從而產生脈搏。不過這種依然不會有心跳,所產生的脈搏也是非常規律的波紋。雖然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絕大部分問題並沒有得到改善。
隨後科學家們又研發出來了一種智能式人工心臟,它能夠感受到人體的運動強度,來匹配血液不同的流量。這種技術相比於之前肯定進步了不少,但讓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並且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並且所有的人工心臟其實也並不能治愈患者,隻能延續患者的生命。而且受限於材料等因素限製,絕大部分人工心臟的使用壽命隻有五年時間。五年過後需要進行更換,但並不是所有使用人工心臟的患者都能夠及時更換新的心臟。因為長期植入人工心臟,很多患者已經不具備二次植入的條件了。
所以對於這部分患者們來說,他們隻能平靜的等待生命的結束。這很殘忍,但卻不得不麵對,是所有人都無力改變的。
吳浩的這番話讓現場的氣氛有些壓抑,這些都是事實,但卻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麵對的事實。
一個更可怕的事實是我們幾乎所有人身邊都會有這類心臟病患者,也會有因為心臟病而去世的親人。所以當每個人麵對這種生老病死的時候,總是那麼無力。
所以越是這樣,大家對於吳浩口中的的這款智能仿生人造心臟充滿了期待,不知道它是否真的能夠解決這一嚴重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
略微的停頓了一會兒,控製了一下節奏,給了現場眾人一個反應和期待的時間,吳浩這才接著講道。
“幾乎與我們的智能仿生電子義眼項目同時,我們啟動了人體器官智能仿生研製項目,而智能仿生人造心臟就是我們整個項目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們看來,人體的心臟結構相比於其它器官來說不管是結構還是功能性都是最為簡單的,理論上來說也是最容易被仿生的。
但是到目前為止,好像全世界沒有一款人造仿生心臟出現並且能夠順利投入臨床治療。為什麼呢,是因為目前世界上沒有這方麵的技術嗎?”
吳浩搖了搖頭道:“當然不是,事實上依靠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仿生製造出足夠逼真的人造心臟。但是這種心臟不一定能夠適合植入人體,其主要原因還是受限於材料現在。一方麵這些材料的抗腐蝕性,穩定性,是否可靠,另外一方麵則就是使用壽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