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那麼大的設備縮小放入患者體內,這是我們所麵臨的最大難題。而且這其中涉及了眾多學科,這也給了我們科研團隊非常巨大的考驗。
在經過與國內乃至國際腎病方麵的醫療專家進行反複探討研究後,我們科研團隊總共提出來了三種設計方案,也可以看做是三種方向。
首先第一種設計方案,還是進行體外循環,不過是將龐大的透析設備縮小到病人能夠隨時佩戴的尺寸。然後就能夠隨身攜帶,隨時進行過濾,進行體外循環過濾。這樣雖然會攜帶一個東西,但對於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不大。而且從技術上麵來說,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這種方案比較保守,但是可行性比較高,也容易能夠實現。並且對患者所產生的影響也是最小的。通過我們與眾多患者的調查問卷顯示,患者們對於這種方式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的。”
“ok,第二種設計方案是搞體內循環,不過不是去替代腎臟,而是輔助腎臟進行相關的循環過濾清除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在腎臟中植入一個設備,然後來輔助腎臟完成相關的循環過濾清除功能。
這個想法不錯,但是可操作空間比較小,難度比較大。這裡的難度不光是指植入裝置的技術研發難度,還包括了植入手術的難度,以及術後患者生活中的風險控製等等。
腎臟可不比其它器官,非常的脆弱,很容易碎裂,想在這樣的器官裡麵植入一個設備,這個手術難度很大。而且因為本身腎臟病變,設備無疑是增加了它的負擔。這樣術後患者可能稍微劇烈運動,就能夠導致植入設備的腎臟撕裂,破損等等。所以對於這種設計方案,我們非常的謹慎。”
“至於第三種設計方案呢,則就是比較激進了。按照設計團隊的想法是直接一步到位,就像是研發出來智能仿生人造心臟來代替患者心臟一樣。為什麼不能造出一顆智能仿生電子腎臟來代替患者腎臟進行工作呢。
這樣的想法的確大膽,但從技術上麵來說,難度也是最大的。腎臟的功能可不是心臟那樣功能單一,它是非常複雜的。但從有害物質過濾清除和尿液分泌這兩項功能來說,就比較難,還要將它縮小到真人腎臟大小,還得嚴格控製重量。
這對於整個研發工作來說,無疑是噩夢般的要求。
更何況腎臟的功能還不止這些,它還能夠分泌腎上腺素,前列腺素、激肽等等物質元素。這樣的功能如何實現,這也是困擾技術研發團隊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雖然技術難度很大,但從長遠發展來說,這項技術無疑是最具備發展前景的。
因此,在經過一番深入的研究論證後,我們決定拋棄第二套方案,著重進行第三套方案的研究工作,並兼顧第一套方案技術研究。
在經過我們科研團隊不懈努力後,我們最終在今年五月份,完成了首顆智能仿生電子腎臟的實體模型,並順利的通過了實驗。
大家請看,照片中這個就是我們的智能仿生人造腎臟,它屬於科研階段的工程樣機,所以顯得有些淩亂,而且體積也比較大。
但是從功能上麵來說,它已經能夠模擬真實腎臟的絕大部分功能了。而且實驗中表現還是非常亮眼的,結果很是喜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