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二百六十三章 “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2 / 2)

軍工科技 止天戈 3426 字 2個月前

因此,吳浩將這個項目接過手來,一直在實驗室裡麵進行研製。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最近終於是有所進展。

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群失去控製後,開始編組在整個測試中心裡麵盤旋起來。林陌呢,則是不斷的控製風扇,來對其進行氣流擾動,檢查它的抗風性能。

因為體積太小,因此這種微型無人機的抗風性能非常的差。而接近它的最好辦法就是給它加速,當它的速度足夠快的時候,氣流對它的影響也就足夠小了。

但是顯然在,以這樣小體積的無人機根本不可能擁有強大的動力支撐它達到最夠快的速度。所以吳浩隻能放棄了這個方案,還是從智能分控係統著手。

簡單來說,就是對無人機所搭載的智能飛控係統進行巡邏,能夠讓它適應多種氣候環境下的極端飛行。比如在遇到較強氣流的時候,它應該怎麼飛,才能夠對抗氣流,保持飛行穩定等等。

同時呢,吳浩也將其最拿手的集群控製技術運用其中,這也讓這些微型無人機機群擁有了集群控製能力。通過不斷的變化飛行集群的外形,從而讓它可以模擬一些物體,比如空中飛行的蝙蝠,鳥兒等等,從而獲得更好飛行穩定性,又或者迷惑敵人。

最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展開集群攻擊,可以集中力量攻擊一個目標,也可以合理分配資源,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將戰果擴大。

緊接著是穿越狹小通道,這項實驗吳浩布置的非常嚴苛,這些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不僅僅要快速穿越及其狹窄的通道和障礙物,還要挑戰極限,穿越一節彎曲水管。

這是最為常見的二零水管,它的內部直徑隻有兩公分。相比於蒼蠅大小的無人機倒是顯得寬敞,但問題是這節水管足夠的長,且彎曲了好幾段。

這樣的任務,是不可能通過人為完成的。即便是現在世界上最好的穿越機操控手,也不可能通過VR第一視角操控穿越成功。所以整個越障和穿越水管的任務,都是有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的智能飛控係統來負責的。

也就是說,整個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蜂群,沒有人為乾涉,自主穿越這些障礙。

這很難,這比單架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穿越這些障礙都難,要知道空中飛行上百架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這可不是僥幸就能夠成功的。

數量越大,穿越成功概率越高,但同樣的,數量越大,失敗的概率也就越高。

當然了,這個難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因為蜂群係統的飛行數據都是共享的。前一架飛行的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會將相關的飛行路線數據同步傳輸給後續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這也意味著,後續飛行的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隻要按照前麵探路的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飛行數據資料飛行就可以安全順利通過。

但是,這也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在穿越水管的時候,如果前麵飛行的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墜機的話,那麼後續的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躲閃不及很可能會在直接裝上那些墜機的食人蠅微型攻擊無人機殘骸,從而導致管道受阻,穿越失敗。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