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二百六十四章 超極限越障飛行測試(2 / 2)

軍工科技 止天戈 3366 字 2個月前

這架無人機向前飛行了大概一米左右,又因為拐彎不及,直接裝到了障礙物上麵,導致整個無人機被撞毀。

接著又是第三架無人機脫離蜂群陣列,開始繼續測試起來。

這麼做並非是在玩,也並非是在浪費,而是在對無人機的智能飛控係統進行訓練。通過大量的越障飛行數據,可以極大提升無人機的飛控避障性能,尤其是在這種狹小空間內的避障穿越性能。

事實上在這之前,他們就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無人機飛行數據,畢竟他們也算是最早從無人機技術方麵起家的,一路發展過來,可以說在這方麵積攢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但是呢,這些都是大中小型無人機,即便是他們做的最小的無人機也比現在這架要大很多。

所以之前那些無人機所積累下來的飛控數據,不一定適用於這種微型無人機。可以部分借鑒,其它的都需要無人機自主飛出來。通過飛行數據的不斷積累,那麼無人機的智能飛控係統就可以學會在遇到同樣或者類似情況後該如何應對處理了。

《基因大時代》

其實整個測試過程完全不需要吳浩參與,可以交給其他人來負責。當然,還有一個更加方便便捷的方法,那就是交給可可和智能彷真機器人來負責,它隻需要坐等實驗數據結果就可以了。

不過,有一些東西是人工智能沒辦法理解的,它們雖然聰明,但卻無法擁有人類那麼多發散性創造性思維。 有時候太準確的數據,或者說太理性的判斷並不利於進行創新。事實上很多創新發明成果都是在不經意間的意外,甚至是錯誤產生的。而人工智能呢,卻不會在意這些錯誤或者說本能的過濾這些錯誤,追求成功結果。

它們可以非常的理性,但卻沒辦法感性。這就是當前世界上人工智能技術最大的技術難題,如何讓它們感性,這是讓他們產生自主意識的關鍵。

而吳浩顯然是突破了這些,利用他腦子裡麵的東西,創造出來了可可。但是受限於當前世界綜合技術水平的限製,他也沒辦法將腦袋裡麵的動向全部發揮出來,智能一點一點進步。

比如從可可誕生到現在,其實可可的性能一直在持續性提升,相比於最初,現在的它更加聰明,也更加接近於人了。要不然的話,陳可人也不可能在公司裡麵混這麼長時間。

現在呢,雖然他直接參與了整個實驗過程,但其實也不需要他親自同手,隻需要下達指令,都會有可可來按照它的指令完成。當然了,有一些實驗還是需要他親自操作才可以。可可雖然很聰明,也很善解人意,但卻也無法完全領悟他的意思。

而且很多事情說出來和做出來就是兩種感覺,就像是有句老話說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樣。有的東西大腦能夠想到,也可以做出來,但是如何將其準確的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思考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果的論文很難撰寫的原因,你得將成果直觀,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且不能讓讀者有任何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