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二百零九章 爭議和關注並存(2 / 2)

軍工科技 止天戈 3875 字 2個月前

就拿國際條約明確規定歸全人類所有的南極洲為例,這是一塊礦產豐富、擁有整個地表淡水儲量72%的無主之地。

但儘管如此,英國、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挪威等7個國家曾先後對它提出主權要求。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這七個國家依據各自所提出的所謂“發現論”、“占有論”、“扇麵論”自行決定對83%的南極大陸實施瓜分。

但隨著二戰爆發,這種這種霸占瓜分行為才被迫終止。戰後世界秩序重訂,又開始有國家將目光對向了南極洲,相關的爭奪也開始激烈話。

為此,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距離南極最近的阿根廷、智利與應該等十二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僅能用於和平目的。

但這樣的條約也具有時代局限性,《南極條約》隻暫時凍結了各國的領土主權要求,附屬於領土的諸如大陸架等方麵的權利則沒有界定。

這也意味著,關於南極的爭奪其實一直沒有停下。

當然了礙於世界格局,各國角力,所以使得南極才保持如今這個情況格局,那就是沒有國家對南極進行占領。

但實際上呢,各國對於南極的爭奪從未停止。南極地區蘊藏著神秘的地球信息,豐富的資源礦藏,對於每一個國家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政治經濟意義。

就比如南極地區有4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最高點。前三個點已分彆由美國、法國和前蘇聯占據。

月球也是類似南極這樣的“公地”。但國際條約隻是規範這塊地屬於全世界所有,但它作為國際法文本,隻能規定一些大原則,不可能事無巨細。

例如條約裡麵規定“所有締約各國都享有不受任何種類的歧視,在平等基礎上,並按照國際法的規定在月球上從事科學研究的自由”。

但是提取1克氦3進行科學研究與采集1噸氦3進行可控核聚變“研究”是大不一樣的。

這就像是倭國,每年都會以科考的名義去南極海域捕捉鯨魚。說是進行科考研究,但實際上呢這些以科學名義捕捉上來的鯨魚全部都被宰殺,成為了倭國民眾餐桌上的食物。

這也是世界環保領域最被關注的一件事情,雖然各國和環保人士抗議了這麼多年,但倭國依然我行我素,彆人拿它也沒啥辦法。

再比如,“各締約國可在月球上建立配置人員及不配置人員的站所”。但是呢,月球上上的這些資源也是有限的,有的地方資源豐富,地勢優良,適合開發居住,比如有的地方氦三儲量比較高,水資源比較豐富。有的地方維度比較適合飛船的降落和升空。

那麼這些地方該如何劃分呢,顯然不可能是人人有份,這世界從來沒有那麼友愛團結。

所以到底是秉持誰有權先到先占呢?還是靠實力來說話,這也是一個問題。

所有對於這顆黃金隕石星核的歸屬權問題非常複雜,不止是普通民眾在關注,甚至一些專業機構,專家教授,甚至是一些國家開始關注。

甚至有幾個小國都已經發布聲明,稱這顆黃金隕石星核應該歸全世界所有,浩宇科技不能獨占,必須貢獻出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