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彆人遷就皇帝的,哪有皇帝去遷就彆人的。
即便是因為現實,皇帝會憋屈了一時,但日後也會找補回來,而且還是加倍的找補回來。
仔細想想,胤禎又何嘗不是?
根本就對胤禛沒有一點的敬畏之心,還是之前對哥哥的態度。
想到這裡,皇太後看向吳嬤嬤開口吩咐道:“你等會兒出宮一趟,去胤禎的府上,傳本宮的話,就說胤禎不敬皇帝,衝撞了皇帝,長兄如父,讓他抄《孝經》一百遍。抄好了,讓他媳婦送進宮來,本宮會親自檢查,不許他假他人之手。”
吳嬤嬤聞言一愣,有些不敢相信的看向皇太後——這好像還是皇太後第一次偏心胤禛。
見吳嬤嬤的表情,皇太後心裡一苦,也明白之前自己對胤禛和胤禎兩兄弟的態度,所有人都看在眼裡,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偏心胤禎。
即便是……她自己心裡並沒有那麼覺得。
不過現在說那些都沒有什麼意義了,如今就是胤禛登基成為了皇帝。
而且越坐越穩,胤禎已經沒有了機會。
胤禛現在是皇帝,是應該被眾星捧月的人,自己若還是偏心胤禎,恐怕對於胤禎來說反而會是一件壞事。
真是因為突然意識到這一點,皇太後才會如此吩咐吳嬤嬤。
至於說胤禛會不會因此得寸進尺。
皇太後覺得不可能,一來是隻要她在,胤禛怎麼也要顧及一下他的臉麵,二來是胤禛不是那種對兄弟趕儘殺絕的性子。
吳嬤嬤雖然愣了一下,但還是很快反應了過來“是,奴才這就出宮傳話。”
“彆的事情,你彆和胤禎說,本宮要親自和他說。”皇太後吩咐道。
“是!”吳嬤嬤應道。
“去吧!”
***
皇太後派身邊最信任的吳嬤嬤出宮去十四貝子府的事情,很快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如皇後等人還以為皇太後是一如既往的偏心胤禎,派遣吳嬤嬤出宮去安慰胤禎一番。
胤禛聞言後,也是心裡一陣不爽,但這種事情他已經經曆了太多,也就見怪不怪了,聽了,就立馬拋到了腦後,繼續批閱奏折。
除了設立會考府外,胤禛這麼忙的原因還在於一件事——他擴大了能直接向他呈遞密折的官員。
先帝在位時,為了能夠及時了解各地民情,所以在整個大清選擇了大約200位官員,賜予他們能夠通過特殊渠道秘密向他呈遞密折。
最熟知的,就是江南三大織造和巡鹽禦史等人。
而胤禛一上台,就立馬將這個範圍擴大了十倍——變成了2000位官員。
這工作量,那是呈直線上升。
尤其是如今大清的官員還沒有摸清楚胤禛辦實事的習慣,依然是晚年對付先帝的那一套——一本折子下來,通篇絕大多數都是花團錦簇的廢話。
這就更讓胤禛的工作量增加。
哪怕有內閣、南書房作為輔助,胤禛一天到晚要親自批閱的奏折也不少。
但胤禛卻並不打算改變,因為他深知200位官員能呈遞密折,看上去人多,可實際上對於整個大清來說還是太少了,擴大十倍後,胤禛其實心裡還是覺得有些少。
他自己可能還能肝得動,但手底下信任的人就那麼多,那些人卻因此肝不動了。
因此,胤禛才沒有繼續擴大範圍。
一個地方,隻有好幾個官員能呈遞密折,才能儘最大力度的確保事情真相。
胤禛當年做皇子的時候,可是見到過,一省官員,都全部被人拖下水的事情。
擴大能呈遞密折的範圍,就能儘最大力度的避免這種事情。
至於肝!
胤禛表示他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而是樂在其中。
此時此刻,朝堂上還有以八爺黨為首的人,還有那些在先帝時期就靠著溜須拍馬上位實則沒有什麼本事的官員大行其道,這讓胤禛的工作量進一步的增加。
如此一來,他自然沒什麼時間和精力進後宮,這幾個月,後宮幾乎是形同虛設。
也自然讓不少人,都起了不一樣的心思來。
瞧胤禛這舉動——後宮嬪妃們想要再懷上一胎的可能性太小了,那就隻能從現有的有子的嬪妃裡進行投資。
容嬪顯然就是選擇了年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