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禎慌不慌, 很多人都不關心。
因為在很多人眼裡看來,胤禎已經是明日黃花了。
大清有大清自己的一套規矩。
為什麼會有禍不及子嗣的潛規則了?
除了因為滿人實在是太少外,還是草原上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一個家族一個部落一旦繼承人的事情定下來後, 作為失敗的那一方你得認命,隻要你認命了,勝利者也不會殺你子嗣。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 對莽古爾泰恨之入骨,各種打壓, 等其死後也沒牽連莽古爾泰的子嗣。
世祖福臨繼位,多爾袞再勢大,逼死了皇太極的嫡長子豪格, 也沒對豪格的兒子下手, 一個個好好的活到的康熙朝。甚至於多爾袞再怎麼權傾朝野,敢讓福臨叫他汗阿瑪,也不敢稱帝。
有些事情,一旦塵埃落定, 就得認命。
不過認命也有不同的認命方式。
於朝臣來說,胤禛這一輩的皇位算是塵埃落定了,然而事物都是發展的。
胤禛有兒子,而且還不止一個,另外就是作為嫡長子的弘暉早已病逝,所以下一任儲君之位有得爭, 這又給了他們機會。
比起支持胤禎謀逆, 行逼宮之事。
名不正言不順, 一旦失敗,鐵定全家完蛋。
還不如將資源投放到下一任的儲君之爭裡。
畢竟,瞧之前的儲君之爭, 鬨得那麼大,結果也沒死幾個人,簡直就是風險小收益高。
逼宮和支持某位皇子爭奪皇位,這是兩回事,大家都分得很清楚。
因此,除了極少數人還對胤禎抱有一點點希望外,或者說想要利用他惡心胤禛,分散胤禛精力外,絕大多數人都開始了新一輪的儲君押寶。
人選就三個: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昴和九阿哥福惠。
因為九阿哥福惠還太小,其生母年貴妃又是漢軍八旗出身,所以明麵上支持的人不多,因為現階段支持九阿哥福惠,就是看好年羹堯,那乾嘛不直接支持年羹堯了。
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昴都已經大婚了,兒子都有了,一個占長,一個占貴,各有優勢,各有缺點。
有人喜歡穩妥,有人看重血脈,所以更看好四阿哥弘昴。
但也有人覺得四阿哥弘昴母族妻族太好了,就算支持他登基也得吃郭絡羅氏一族和烏拉那拉氏一族吃剩下的,有些人不願意,想要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所以選擇支持三阿哥弘時。
在經曆了先帝朝皇子奪嫡後,朝堂上的不少老油條,都覺得隻要自己向皇子遞出橄欖枝,對方肯定會欣喜的接下。
沒想到四阿哥弘昴躲了,三阿哥弘時也躲了?
什麼時候,儲君之位不誘人了?
在深深的懷疑後,不少人的慌了。
要知道滿人做官,尤其是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有些時候靠的不是能力,而是血脈是旗籍。
不可否認滿人裡有聰明人,有天生就適合官場的人,但這樣的人肯定不多,很多滿洲八旗的官員,能做官靠的都是旗籍和血脈,本事隻是錦上添花而已。
在大家都沒有本事的情況下,憑什麼能做到高位了?
這就要比皇上的看重了。
就比如胤禛登基後,跟著他一起雞犬升天的屬臣們,這其中除了年羹堯外、布爾根、綽奇幾人靠著自己的本事混出頭外,其他人在康熙朝在朝廷上頭都沒混出來。
但想要成為新帝的屬臣,這個得看運氣,比起運氣,自然還是支持某位皇子掙從龍之功更靠譜一些。
真本事沒有,站隊我最行。
但沒想到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昴卻都不接招,這猶如是斷了不少人的青雲路,這如何不讓不少人心慌了?
於是最近兩個月,朝堂上有些暗流湧動。
不少人都用各種方式,明示暗示胤禛立皇太子。
隻要胤禛從善如流的立了皇太子,那無論是誰,他們都能吹上一波——擁立之功。
沒有我上奏折,請皇上立皇太子,你能成為皇太子嘛!
邏輯就是這樣的邏輯。
胤禛最初沒理這事,他還沒想好誰做繼承人了,所以一切請奏冊封皇太子的奏折,都被胤禛留中不發。
但沒想到,胤禛這樣的態度,反而是刺激了不少有資格上折子的人開始都上折子。
皇上不表態,那更要上折子了。
反正皇上不會立皇太子,那自然折子可以隨便上。
讓所有皇子,都看到自己,自己可是有上奏折請封皇太子這事的能力的人。
自己去投靠皇子,哪有皇子主動來拉攏自己,來得有格逼,有更大的要好處的空間門呀!
相反,皇上要是表態了,那可能很多人還會認真思考一番,對這事慎之又慎起來,不敢輕易上奏折。
因為這代表著買定離手,沒反悔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