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成化十二年冬,黔地連續下了數場大雪。
黔人已習慣近十餘年來日漸酷寒的冬季,但對這等規模的降雪仍措手不及,除少數十年內修繕過的官道還能暢通,大部分山路、馬道儘皆被大雪冰封。
李家村算不得特彆偏僻,但出村仍要走好一節陡峭山道,沉沉積雪壓下,竟阻隔了村中向外之路。
燕家也被這場大雪打了個猝不及防,入秋時撒到村東頭後山那片地裡的菜秧不知凍死了多少,愁得張氏日日長籲短歎。
燕紅倒顧不上去心疼被凍壞的菜秧,到大雪封山前,女子學堂已陸續迎來六十多個學子,她又是編寫教材、又是安頓千辛萬苦請來的女先生;再加上臨近正月,大姐燕霞已返回五裡屯去備年貨,學子們的飲食起居燕紅亦要兼顧,還不能落下鍛體煉拳,隻忙得跟個活陀螺一般。
雖然忙碌,燕紅卻也過得充實無比——在女先生們的細心教導下,來得最早的十幾個學子已能提筆抄寫千字文、道德經(看過後世韃子朝文字編撰的《弟子規》後,燕紅覺得用那玩意兒還不如用道德經當著啟蒙讀物),讓燕紅頗有成就感。
這一日,燕紅照舊一大早起來,簡單洗漱過後便拎著掃帚匆匆往女學方向趕。
等她跟個活猴子似的上蹦下跳、清掃女學幾棟建築屋頂的積雪時,住在教師宿舍裡的女先生們也起來了。
這年頭識字的婦人極少,識得字又肯出遠門做工的婦人更是少之又少;燕紅托請顧大老爺在北山鎮、順安鎮、白雲縣、南明縣幾地窮搜,也隻請來兩個女先生。
兩個女先生來了李家村一個半月有餘,與燕紅這小東家相處和諧,初時的忐忑心情已然儘消,拿木盆出來裝雪水,見燕紅在房頂上蹦來蹦去,皆朝著她笑。
“小東家,掃完雪來屋裡暖暖身子罷。”其中一個頭發半百、臉上儘是皺紋、但還能依稀看出年輕時姿色的娘子招手道。
“來了來了。”燕紅把最後一片雪刷下屋頂,便輕飄飄從三米多高的房簷上跳下,腳步輕快地往教師宿舍這邊過來。
兩位女先生見慣了燕紅高來高去、踩雪無痕,倒也不怎麼驚奇,一個拉開門簾讓燕紅進屋,另一個便塞了個在爐灶裡烤得燙呼呼的紅薯過來。
燕紅一雙無情鐵手輕輕搓掉焦糊的紅薯皮,三兩下把烤紅薯吃掉,便幫著兩個女先生抬雪水化開了洗菜。
這邊忙活時,隔壁那三間挨在一起的屋子裡,擠著過夜的學子們也起來了。
送來女學的孤女,就沒有半個是嬌生慣養長大的,哪怕是天生智力有殘缺的都從小到大幫家裡乾活,個個都有雙密布老繭和凍瘡痕跡的鐵手,見兩名女先生並小東家已經在準備朝食,皆搶著過來打下手。
兩位女先生中,頭發花白的那個年輕時是見過些世麵的,人再多她也不會亂,指使這幾個去洗紅薯、那幾個去舀米,沒擠進廚房的就去掃地上積雪,把個全員勞動現場安排得井井有條。
鬨哄哄地忙了會兒,足夠全員吃飽的紅薯糙米粥就做好了,學子們又自覺地把自己分到的碗筷從各自的床頭置物櫃子裡拿出來,排隊領粥。
女學裡這些學子是沒有什麼大魚大肉的待遇的,食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稱得上寒酸……但從先生到學生,沒一個會介意——這年頭一日能混兩頓飽是地主家的日子,普通人是沒有這麼過的;像女學裡這般每日供應三餐、頓頓管飽、中午那頓還能看見油星的夥食,已經是農忙時的青壯勞動力才有的待遇了。
燕紅原先也是想讓孤女們吃上肉的,每日能吃上一兩片也行,是董慧阻止了她……這些學子不一定全都會跟著燕紅走,往後難免會有人四散他方,範不著把人養出脾性來,那反倒是把人給害了。
用過朝食,女學裡便響起了讀書聲,有念千字文的,有念道德經的。
燕紅並不跟著學子們上早上的啟蒙課,提著掃帚回家一趟、擱董慧這兒撒撒嬌,便換上便於行動的衣裳,招呼燕赤霞一道去山上煉體。
中午前,燕紅滿頭大汗地從山中回家來,擦了下汗、換身清爽衣物,便又急匆匆朝女學趕。
中午這頓量更大,二妮也會來女學幫忙蒸飯。
在女學裡吃過晌午飯,二妮就不回去了,呆在寬寬大大的教室裡,跟女學的學子們一起學《赤腳大夫手冊》(刪減版)、學針線女紅、學算數算賬。
到申時(下午四點),董慧便過來了。
董慧上講台時,連兩位女先生和燕紅都坐在下麵聽……
董慧每日隻講兩小時,有時候講三皇五帝女媧神農,有時候講秦始皇一統中原、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有時又講水滸梁山蜀漢北伐。
雖然她生前沒教過書備過課,但講出來的內容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也是很有趣的——張氏和蘭嬸子手頭沒什麼事時,都會抱著在其他人麵前隻裝成普通家貓的橘白貓妖過來,坐在窗子邊蹭故事聽。
燕老大聽妻子張氏複訴過董慧講的三國故事,極其有興趣,奈何他這個小東家的親爹也進不來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