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進得六月,燕家的土豆就可以收了。
張氏早早放出話來要請人做工,因先前燕家請人時,無論是蓋房還是開荒播種,結算的工錢(鹽、衣料)都是給得十足十的,沒有半分克扣,這次又招人,自是四裡八鄉的鄉民都熱烈響應。
這一日,張氏、燕老大、蘭嬸子三個大人天不亮就爬了起來,把半月前便讓燕紅去馬家集跑腿買回來的百十個籮筐裝到平板車上,燕老大又把板車前頭的粗麻繩套到家裡養的大水牛脖子上,三人便打著火把、牽著牛車,腳步輕快地往後山山穀裡走。
從燕家往後山這條小路,大半年來燕老大得空就請幾個本家兄弟夥帶上家夥物什來收拾,路邊的荊棘地刺能砍的都砍了,擋路的石頭能挖的都挖了,凹陷的路麵能墊的也墊過了;從前隻能容一人通行的山路,到如今牛車也過得去。
燕家的三個大人趕著牛車到了後山,李家村本村、隔壁五裡屯、岩腳村,乃至從馬家集趕來幫工的鄉民已到了五、六十人,大家夥兒自帶了扁擔鋤頭和趕路時照明用的火把,集聚在種魚腥草的河溝旁,興奮期待地朝著地裡待收的土豆植株指指點點。
“大伯,大伯娘。”
有燕家本家的後生望見燕老大牽著牛車下來,積極地跑來幫忙搬板車上的籮筐。
燕家的女婿養寶喬、親家寶山喬也在人群裡,滿臉堆笑地擠出來打招呼。
燕老大對這種人太多的場麵不大適應,主持過開荒的張氏倒是不慌不忙,招呼到場眾人按同村同屯分做幾個組,讓蘭嬸子幫忙給到場眾人逐一發了做工的憑證——寫著字的小竹簽;便按組分配負責的地塊,讓各組開工做活。
黔地是沒有多少平坦地的,燕家這幾百畝種了土豆的地也不是北方那種方方正正規規整整的好地,絕大部分地塊都在斜坡上,也沒法按一畝、半畝的劃分;好在張氏本人和來幫工的鄉民都是積年的農民,靠目測就能把地塊大小和植株疏密估摸個八、九不離十,分配起來也省事。
分配了各自負責範圍,自帶了農具的鄉民們便大步走進地頭,彎腰忙活起來。
黔地農人多種過紅薯、收過紅薯,對長在地裡的作物如何收成是有經驗的;從未種過土豆的燕老大下鋤頭時,就曉得不朝露出地表的植株根部下,而是從離根部尚有一小段距離的地方開始挖。
幾鋤頭下去刨出個鬆散的小坑,埋在泥裡的根塊就露出來了。
燕老大眯起眼睛,大略估摸了下土豆根塊分布範圍,手上力道放輕,又輕巧揮了幾下鋤頭,成串成串、大小不一的一窩土豆便整根刨了出來。
燕老大半蹲下來將這一窩土豆扒拉開來,又拿起最大的一個感受了下那壓手的份量,情不自禁眉開眼笑起來。
在燕老大這樣的農民眼裡,隻有糧食是最實在的,這一窩窩能當糧食的土豆,比燕紅從哥譚位麵撈回來的那些新奇衣料還讓他歡喜。
“這東西好肯長(能長)啊,太肯長了!”也來幫忙收土豆的蘭嬸子捧起幾棵土豆,激動得語無倫次,“這土豆真是個寶啊,比紅薯還肯長!小紅搞來的寶貝真是好得不得了啊!”
隨著一窩窩的土豆從地裡刨出,類似的驚呼聲、讚歎聲,在小山穀裡回蕩。
燕紅的大姐夫養寶喬、親家寶山喬和他們五裡屯來做工的苗人分在一個小組,苗人亦同漢人一般勤勞肯乾、吃苦耐勞,這支苗農小組最早收完挨著山梁的一塊七分大的土豆地,刨出來的土豆在地頭堆了好幾個半人多高的土豆堆。
喬家父子打量著這七分地收出來的土豆,呼吸都有些急促。
“早曉得開春時就種上幾壟,今年都能多喂頭豬了。”養寶喬想起兩個月前燕紅問他要不要先拿些土豆去種的話,後悔不已。
寶山喬也眼熱這土豆收成,但他不曉得先前還有燕家想先給他家土豆這一茬過往,也就沒有養寶喬那樣糾結,隻招呼著兒子繼續做活:“你我兩個勤快些,多做工換些種子。親家對我們客氣歸客氣,讓外人說閒話可不好聽。”
養寶喬點了下頭,拎起鋤頭去下一塊地。
幾十號人忙了一早上,堆在地頭的土豆便已堆得到處都是了。
黔地的夏日不算得炎熱,太陽卻極其毒辣,張氏見日頭大了,便招呼眾人先且停工,歇過晌午這陣再繼續開工。
燕家請人做工,中午這頓是管飯的,汗流浹背的鄉民們皆不推辭,躲到山下樹蔭裡乘涼。
過不多時,燕紅、小寶、二妮這幾個小輩就挑著擔子送菜飯來了。
忙累了半日的鄉民們吃著燕家備的飯菜,心思卻不在飯菜上,一個個精神奕奕地盯著田間地頭堆的那些土豆,眼睛亮得像是能發光。
歇過響,日頭稍稍不那麼毒辣了,不用主家催促,來幫工的鄉民便一個個抄起鋤頭,下地乾活。
一直忙到半下午,眾鄉民又將收來的土豆裝框,用自帶的扁擔將土豆挑回燕家。
到得黃昏,張氏便爽快為今日來幫工的鄉民結算本日工錢。
凡是早上開工前領了竹簽做活的、沒有被張氏逮著偷閒了的,都能換回一份工錢;但顯然來幫忙收土豆的鄉民沒一個願意領錢,甚至連以往最熱衷的鹽和衣料子都不要,個個都指明要換成土豆。
燕家人自然大方,拿籮筐現場挑揀了個大的土豆出來裝滿,讓各村來的鄉民用自帶的扁擔挑回家去。
到第二日,前日來做過工、換過土豆的鄉民都紛紛呼朋喚友,來幫工的青壯翻了個倍。
也是在燕家開始收土豆第二日,各村來幫工的鄉民挑著汗水換的土豆種子、趁著天色尚未黑淨歡歡喜喜地回家後,幾個鬼鬼祟祟的身影從李家村東側那條小路繞道,溜進了山穀裡。
進了山穀,這幾個人便兩眼放光地朝才剛收了不到兩成的土豆地跑去。
幫燕家做工,累死累活乾上一整天也就能換上百把斤,按燕家傳出來的種土豆的法子,頂天夠種五分地;有那愚笨的願意拿汗水換種子,自然也有“機靈”的會想了輕巧辦法來取。
這幾個“機靈”人顯然對燕家承包的這片山穀極其熟悉,也曉得燕家有頭靈貓時長守著女學,遠遠繞開了包著女學的那片樹林子,摸到白天時幫工鄉民們收過的地頭,便立即揮起鋤頭,把地裡的土豆刨出來往麻袋裡裝。
這幾人顯然在農事上的本事不是那麼精湛,鋤頭揮得還不如蘭嬸子一個婦人利索,再加上夜間視野不佳,忙了好會兒才將帶來的麻袋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