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船(2 / 2)

腐蝕國度 蝦寫 7335 字 2024-03-25

林霧不解:“為什麼酒店會有救生艇?” 小文回答:“後天市周邊有很多淡水垂釣點。”

除了之前說的水庫之外,後天河中的魚類資源也非常豐富。這一切要得益於後天河冬天的低水溫與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水溫低可以有效避免清道夫、羅非魚等熱帶魚的泛濫。法律隻允許單人單勾的垂釣,不允許打窩和下網捕撈。

因此不僅本地有很多熱衷釣魚的人,也有不少從外地慕名而來的釣友。酒店為此向顧客提供了小型救生艇。這類救生艇通常可以乘坐兩個人,配備有一台可拆卸的柴油發動機推進器。救生艇體積不大,充好氣後放在旅行車頂部即可拉走,也可以放在汽車後備箱,到了目的地再充氣。

遊客租借救生艇開車到任意一處河段,穿上救生衣,簡單學習後就可以操控救生艇進入河中。遊客自行選擇釣點,可以在船上垂釣,也可以把救生艇停靠到擱淺廢棄的挖沙船邊登船垂釣。由於早年無度淘沙,導致後天河水寬且深,水流則因此非常平靜,時常可見普通淡水河中少見的大貨。

“在幾樓?”

“不清楚,隻知道酒店的倉庫在30層。”小文補充道:“不過救生艇不大,和常見的漂流船大小差不多,不清楚能不能經得起洪水的考驗。”

石頭拍板:“死馬當活馬醫,明早開工。”

……

搜尋救生艇的工作難度比大家想的都要低一些。林霧掛上繩子,借用電動降索,拉了一條繩橋到銀河大廈東麵30層。順著30層通過窗外觀察,很快發現了放置救生艇的倉庫,開窗而入,處理掉兩隻喪屍,再用布繩把倉庫門捆死,最後不緊不慢的搬運物資。

說是救生艇,實則更像是漂流用的橡皮艇。這東西有個優點,抗尖銳物能力很強。重量15公斤左右,在橡皮艇的船尾有一個卡座,可以安裝螺旋槳發動機。

林霧通過對講機呼叫後,暗影庇護所轉動降索,經過改良的降索通過定向輪拉拽捆綁在繩索上的橡皮艇。將七艘橡皮艇送過去後,林霧再用現場材料將發動機打包掛在降索上,這東西經不起牆壁的摩擦與碰撞。

最大的問題是氣泵。倉庫內有一台超過百公斤的大氣泵,連接電源後估計充滿一艘橡皮艇的時間不到一分鐘。此外還有四個手動氣泵,有腳踩的,有手打的,氣泵重量不超過兩公斤。

鑒於客觀情況隻能選擇後者。倉庫除了橡皮艇和氣泵之外,還有很多漁具,牆壁的一邊擺了一列的路亞魚竿,牆壁的櫃子上放著大大小小的盒子,裡麵有大小線組,各種仿生餌等等。當然少不了救生衣。除此之外還有上百本後天市水紋地理書籍。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後天市的水路不是一條兩條河那麼簡單,而是整整有三條河。第一條河流是順著南山脈下來的1號河,也就是南水庫大壩的那條河,這條河水在幾百年曆史中給後天市帶來無數的災難,直到大壩建成。

第二條河流在後天市的西北方向,是一個由山脈群彙流而成而2號河,在西北方向建有水壩,稱之為2號水庫,這個水庫是後天市的飲用水水庫。第三條河流是一條運河,連接大後天市到後天市,從東北而下直連東北海港,未進入市區。

1號河從後天市西南環繞過城市到達後天市的東北,3號河從後天市的東北,兩條河流在後天市東北處彙合,再流經十多公裡進入大海。

莎娜通過林霧帶回來的水文地圖完善了城市地圖,重新修正自己此前擬定的水路路線。另外一邊,在花費了半小時後,第一艘橡皮艇已經被充滿了氣。

橡皮艇放在會議室中,雪蛋說明情況:“在不超重的情況下,隻要橡皮艇內膽不破,即使船身灌滿了水,橡皮艇也不會沉沒。橡皮艇外用的是pvc材料,內有絲網夾層,類似輪胎內部使用的技術,即使用匕首要將其戳破也有一定的難度。艇身上有一圈網繩,韌度十足,充氣後等同固定在艇身上,可以給船上的人提供一定穩定性。”

雪蛋總結道:“這是一艘隻會傾覆,不會沉沒的橡皮艇。最大問題就是傾覆,吃水很淺,一個浪頭就可能把船隻打翻。一旦船隻傾覆,船上的人要儘快把船翻回去,再利用網繩攀爬回艇內。”

石頭問:“整個過程很難嗎?”

“假設足不能著地,難度還是比較高的。”雪蛋道:“首先把船翻過來就需要很大的力量,需要兩人合作才能完成。然後是回到船上這個過程,也需要兩個人同時進行互相協助,否則容易再次傾覆。”

蘇十道:“在腳不著地的情況下,人就無處借力。”

“是的。隻扒一邊,容易導致船體再次傾覆,所以需要兩人同時扒船,同時上船。”雪蛋道:“關鍵是我們還有物資。”把物資放在船上,一個傾覆,物資基本就沒了。把物資背在身上,將大大增加回到船上的難度。

蘇十道:“一艘船四人,吃水線較深,隻要協作得當,應該可以處理突發情況。”

雪蛋搖頭:“不,不是,這不是四人船,這是雙人船,或者說家庭船。從空間來看,更適合兩名成年人,再多一人都難受。你坐上去就知道了。”

蘇十和石頭上船,麵對麵各自靠左坐下。兩人雙腿伸直後,距離對麵艇壁隻有30公分的空間。兩人身體靠在艇壁上,雙腿緊貼左側,中間也隻有30公分寬。勉強可以放一些物品,無法再放下一個人。

四人也不是不行,可以麵對麵屈膝而坐,但時間一長,沒有活動空間的腿部受不了。大家嘗試過後,都同意雪蛋的觀點:兩人一船最合適。

最終擬定了一個計劃:鐵索連環。簡單來說就是用四艘船拖拽自製船,

兩艘船為一個單位,將木板穿洞,通過布條繩和橡皮艇的網繩固定,大大減少了了傾覆的風險同時,也避免船隻之間相撞。不過能經得起多少風浪就隻能實踐出真知。

兩個單位的船通過繩索連接自製船,拖拽自製船行駛。

路線有了,計劃有了,船隻的改造也再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但除了林霧和林夢外,大家都不太樂觀。因為他們知道無論是路線還是計劃,都屬於紙上談兵,而且是一群根本不熟悉船隻的人通過討論出來的結果。且不說船隻,石頭他們隻在影視題材中見識過洪水,根本沒有實際概念。

林霧錘石頭的胸膛給大家打氣:誰怕誰,乾就一個字。畢竟不乾也沒彆的辦法,難道打野球拳留下兩人吃物資?

團隊缺乏了林霧,沒有衝勁。沒了莎娜,缺少規劃。沒了瑪雅,缺少實操。林莎組合有方向,有戰略,過程曲折。林瑪組合行動能力極強,缺少長遠規劃,走一步看一步。莎瑪組合除了磨嘰還是磨嘰。

大家看著橡皮船,聽完莎娜和雪蛋的說明久久沒有發言,總感覺哪不好,但又說不出來。既然大家沒意見,那就開始拆窗戶搭建索降平台,順便把橡皮船充上氣,打包整理物資送到自製船上。

大家齊心協力大乾一個白天,基本完成了工作。

淩晨三點,南大壩潰堤,洪水奔騰而下,灌滿河道後從西麵方向湧入城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