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也同樣如此。
崔校長熱情的和宋玉暖說話。
然後話題就往電子廠上麵引,宋玉暖笑眯眯的:“崔校長,咱們得變成職工乾部學校之後,電子廠才能來培訓,而且,要是辦的好,不但電子廠像紡織廠機械廠都會來,如果專業夠豐富品種夠多,搞不好其他城市單位職工也會成批的到這裡來培訓學習。”
八十年代這種學校特彆多。
有的叫林乾校,有的叫職乾校。
沒有應屆生,基本都是單位職工。
他們參加入學考試,然後進行脫崗培訓學習,有函授也有全日製的班級,畢業後頒發國家統一的畢業證書。
這種學曆在單位一樣好用。
很多60或者70後,你去看他們的履曆。
從這種學校走出來的特彆多。
畢竟考上大學的太少。
而且這樣的學校也好辦。
國家批的也快。
80年代,是人們渴求知識文化和學曆的年代。
南山縣城也是如此。
崔校長詫異的問:“小姑娘,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宋玉暖撓了撓頭似乎不好意思的道:“就省城工業大學的胡爺爺說的呀……不過,胡爺爺退休了。”
此時,他們都在校長的辦公室。
很普通的屋子,跟個雜物間差不多。
崔校長本來悠哉哉的端著大茶缸喝水,也順便探聽一下小姑娘的底細,沒想到一口茶水差點嗆住。
宋玉暖認識鄭東,他知道是咋回事了,原來是一個大院長大的。
可胡校長啊。
那是泰鬥級彆的,他和他都沒說話的資格。
崔校長激動了。
誰還沒有個野心了,哪怕其實他還有幾年就退休了。
真要是能將夜校升級成職校,那他……簡直做夢都會笑醒。
而且,升級成了職校,就意味著能有更多的人進來培訓學習提升自己然後建設我們的祖國。
尤其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他們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佳年齡。
如果有了這個學校,對於他們來講,不亞於一次新生。
他熱情的跟宋年說:“這樣哈,你們兩口子來上課,如果沒人照顧孩子,可以將孩子也帶來。”
宋年有點心虛,還有點受寵若驚。
前兩次來報名,冷冰冰的說:沒位置,明年再來。
當然,對於宋年來講,他根本不知道胡校長是誰。
宋年暫時去高中補習班,孫金榮是初中補習班,插班生是虎子。
就這麼一會功夫都解決了。
崔校長熱情的將宋玉暖送出去。
宋玉暖悄聲的說:“崔校長,過幾天我要去省城,到時候幫您問問這個職校的事兒。”
崔校長一點都沒懷疑。
省城大院長大的孩子,雖然是抱錯的,那認識人也不是假的。
他滿臉慈祥笑容:“那可要謝謝小暖了。對了,你來補課嗎,不收學費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