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時宋玉暖在北都聯係不方便,於是宋老太和宋良商量好,就跟縣裡提了一個建議,在這裡設立收款處,然後還要銀行在這裡成立一個儲蓄所。
足不出戶就能都完成這些業務,對這裡的商戶來說,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自從去年頒發了第一個營業執照之後,今年各省市的營業執照不知道發去多少。
然後宋良是南山縣城第一人。
在他之後,心眼活的人也馬上去辦了營業執照。
這時候辦營業執照非常好辦。
簡直是一路開綠燈。
這是工作成績要向上麵彙報的。
八零年的人們還不習慣建更高的樓。
集貿市場隻有二層樓。
要不然也不能蓋的這麼快。
當時蓋這個集貿市場的時候,縣裡各個廠子去化緣,又跟上麵申請款項。
這個集貿市場才終於建成。
有租有賣的。
沒想到縣裡投入的費用已經收回一半了,然後這些商家每個月還要交費用。
專門開了一個會,得到了所有商戶的熱烈響應。
銀行單獨分出一個部門,他們是能增加存款的好事,自然馬上同意。
收款處是工商派來的人。
縣城的各個單位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就是人多。
和六十年代缺人不一樣。
明明廠子辦公室隻要三個人就可以,但是卻坐著十一個人。
沒事乾就玩撲克看報紙,喝茶聊天等下班。
所以人員分流對各個單位都是好事。
縣裡自然不會管他們的工資。
店鋪分上下樓。
牆上刷的是白灰,地上打的水泥地,可乾淨了。
如今下麵賣的是男裝童裝頭花鞋等。
上麵則是女士的衣服和挎包。
聽宋老太眉飛色舞的描述,宋玉暖也沒時間去看。
她得先參加學校的數學競賽。
等宋玉暖去省城參加全省數學競賽的時候,她的那篇文章刊登了。
雖然不醒目,可是也在重要的版麵。
如今還有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就提出來資源保護,就有些不可思議。
刊登之後,和宋玉暖想的一樣。
有的人在罵娘,義憤填膺的直跺腳。
而有的人在若有所思。
還有的人拿出來很多的事實來舉例。
吃飽穿暖過好日子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但它和資源保護並不衝突。
不可否認的是罵的人特彆多。
顧老爺子沒有罵,可他看著報紙的神情就很古怪。
為什麼他感覺寫這篇文章的人,肯定和宋玉暖有關呢?
但他現在可不敢去打擾顧淮安。
甚至連問都不敢問。
顧淮安正在關鍵的時刻。
要出了一點紕漏,他就成了民族罪人了。
-----------------
宋玉暖看了一眼,幾乎沒有改動。
她給金桔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