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瑾帶著鎮邊大軍乾的那些事情,以快馬飛奔到足夠累死馬的速度迅速朝著魏郡、臨江郡蔓延。
自齊亡以後,曆經百年動蕩,起兵的見多了,都得有個能站穩大義扯旗號的理由,哪怕是山匪出身的當今皇帝蕭赫,對朝著當時還在京城的大魏國皇帝魏承德喊出句,亂臣賊子殺主篡位,人人得而誅之,我等當扶正義,替天行道。
他一個山匪出身的,帶兵打仗都還有句承諾:隻要願意歸順者,不傷分毫。他繼位之後,跟那些掌兵不算太多,威脅不到他的諸多豪族間,也確實保持了多年的相安無事。
賴瑾,一等一的成國公府嫡子出身,乾的事竟然比蕭赫還像山匪。起兵理由是什麼?你們誣陷我,欺負我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我死也要拉你們墊背。
山陰縣豪族讓他親率鎮邊大軍屠戮殆儘,還是他親自下的命令。那一聲聲:“大軍傳有令,山陰縣豪族一個不留……”傳令旗飛馬高喝,通報全軍,不止鎮邊大軍的十幾萬兵卒聽到了,各家幸存的仆奴也都聽到了。
山陰縣豪族被鎮邊大軍屠戮殆儘,淮郡連郡城都隻在一夜之間便淪陷了。鎮邊大軍所經之處,連塢堡都扒得一乾二淨,據說是為了挖地三尺找錢庫。賴瑾拿淮郡豪族的錢糧地去養兵,邊糧食帳篷輜重等都不帶,走到哪打到哪,在哪裡搶糧搶錢擄人,所過之處,鏟得那叫一個乾乾淨淨,連投降都隻有當俘虜的份,說是要拉去修路。
眾豪族打小養尊處優,彆說修路,連錘子都拿不動,想想要是自己成了俘虜,即使不累死,也得讓周圍的賤民欺負死。
連淮郡郡城都擋不住,縣城就更不成了,所有人都往魏郡的郡城逃。
魏郡郡守收到消息,十萬火急地將全郡的兵、糧都調往郡城。雖說從郡城到淮郡,還有三縣之地,但縣城遠不如郡城大,不好守,而且,從各縣調糧過去需要時間。他們調糧抵禦的時間,可沒賴瑾什麼都不帶輕裝簡直趕路的速度快。如果要守那三個縣城,很可能兵和糧都沒到,賴瑾的十幾萬大軍就已經到了。
魏郡郡守當機立斷,放棄三縣之地,叫那三縣的豪族趕緊躲到郡城來。塢堡沒了可以再建,糧食錢財被搶,隻要打回去,地還在,那休養一些年頭,總能恢複。人沒了,那可真是什麼都沒了。
那三縣之地的豪族,連縣令、縣尉在知道淮郡的事情後,就已經開始把家人往淮郡送,等收到大軍朝著魏郡方向來的消息,帶著縣兵、家兵,從各鄉縣召集來的青壯,火速趕往郡城。
魏郡離淮郡有一段距離,他們趁著鎮邊大軍沒到,還有時間把糧食、銅錢等貴重物品拉到周圍山裡,找山洞藏起來。
鎮邊大軍進入到魏郡,發現地裡的糧食已經搶收空了,待進入鄉裡,塢堡也空了,去到縣城,縣城也空了。
領兵的沐耀立即明白,再過去,隻怕是打不到糧食了。
他們隻帶了三天的行軍口糧,吃完可就沒了。好在他們來得快,淮郡的豪族還沒來得及轉移錢糧財物,最近的縣離這裡隻有一百多裡,調糧過來也來得及。都是去年的存糧,不多,隻夠吃上一兩天的,但其它各縣調糧過來也近,眼下正值秋收,征糧也容易,將軍還沒到,必定能解決糧食供給問題。沐耀思量過後,立即派人回去向賴瑾稟報,同時下令全軍縮減吃食開銷,節約糧食,趕往虎城縣。
這麼趕路其實是挺冒險的,因為不知道對方會不會聚兵一處,在通往虎城縣的路上設伏。
魏郡郡守是忠敬伯蕭峻,當年追隨皇帝起兵被收為義子,跟著皇帝姓了蕭。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戎馬起家,實力不容小覷。
沐耀考慮的是,蕭峻的性子穩重,打仗向來穩打穩紮,絕不輕敵冒進,打法一向是做足周全準備,再一擊中的!以他的性子,多半會是調集全郡的力量集中在郡城防守,等到博英郡侯過來。
算行程,博英郡快也快到了。
沐耀當即下令,將斥侯全部散出去探路,再派一萬前軍開路,遇到險要路段,先占住再讓大軍過去。這樣即使遭到伏擊,也隻是前軍受些損失,整個主力不會受到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