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名結束,最後的準備時間也結束了,杭峰等人將滑板的板頭移動到最貼近出發線的位置,然後彎下腰,弓著腿,做出出發的姿勢。
“預備!”
裁判站在出發線的側麵,將發令槍舉過頭頂,朝向天空。
賽場一片安靜,就連風聲都消失。
杭峰的耳朵被安全頭盔捂著,他必須全神貫注才能聽見裁判的聲音。
低頭,垂眸,身體在這個過程裡快速地繃緊,肌肉在這個過程像是被上了勁兒。
等待……
等待……
“嘟!”
一聲嘹亮的聲響,將林子裡的鳥兒驚擾,在小鳥翅膀的撲扇聲中,賽道上的四個人像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
……
作為世界一級的運動員,在體能上的差距不會太大。
四個人一起往前衝,蹬板的節奏甚至是一致的。
一、二、三、四!
蹬,抬腳,落地。
速度在這個過程裡迅速地變快,滑板的滾輪發出“唰唰”的聲響,就連安全頭盔厚厚的纖維都遮擋不住。
四次蹬板,不分先後,大家幾乎處於同一條直線上。
這不但說明大家的力量一致,出發的反應時間也相差無幾。
而且四次蹬板還遠遠沒有到上板的時候。
一、二、三、四!
又是四次蹬板。
隊列終於有了變化。
哈利和島國的選手稍微落後了不太明顯的一點距離,杭峰和威爾遜速度幾乎一模一樣地衝在了前麵。
已經開始進入下坡了,換成一部分選手,這裡應該上板。
但對於這個級彆的賽場而言,顯然初始速度還不夠。
一、二、三、四!
再來四次。
速度變得很快,下坡加蹬板的速度,腳落在地上能夠給出的力量已經很有限,平衡稍微差一點的,甚至可能無法將腳收回來。
但無論是杭峰、威爾遜,還是哈利和那名島國選手,都不認為這樣就可以結束。
所有人都在這普通人已經完全無法承受的速度下,又硬生生地蹬了兩次板。
在短短百米的距離,將初始速度提高到了30多邁。
終於,到了這個程度,也到了人力的極限,再蹬板隻會摔倒後,所有人才上了板。
差距沒有拉開。
就是稍微落後一點點的哈利和島國選手,這隻是不足半個板位的落後,不值一提。
所以,真正拉開距離的還是接下來那一個又一個的彎道。
第一個彎道就在前麵不遠。
杭峰其實能夠感覺到威爾遜在往自己這邊壓,他的“安全距離”真的太短了,杭峰甚至感覺他們隨時會撞上。
再加上威爾遜是一個比較強壯的人,大概是非洲和白人的混血,膚色比較深,有種和大猩猩站一起的感覺,所以壓迫力會比彆人更強。
威爾遜顯然也知道自己的優勢,將這種壓迫力用到了極致。
他毫不客氣的往杭峰這邊壓,既是為了獲得更內圈過彎的優勢,也是為了對杭峰造成壓力。
可惜,華國有句話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
在想要獲勝的信念支撐下,杭峰幾乎是無視了威爾遜不斷向自己迫近的行為。
雙眼都在前方,都在即將過彎的彎道上,還要考慮更內圈哈利的位置,誰特麼有空看威爾遜距離自己多遠啊?
有本事你就真撞上來啊!!
年輕人更有血性,杭峰甚至想過威爾遜真要是撞上來,他就一肘子拐過去,大不了兩敗俱傷。
所以有什麼好怕的!
隻要自己滑好,滑到了前麵,滑到了威爾遜貼都貼不到的位置,他還能做什麼呢?
錘著胸口嗷嗷叫喚嗎?
對付這類靠氣勢比賽的選手,就要先在心裡蔑視了他,然後保持自己的步調,做好自己的部分就夠了。
威爾遜貼過來的時候,杭峰沒有管他,不過為了過好這個彎,杭峰無法避免的也往哈利那邊壓了一點。
隻不過和威爾遜不同,杭峰壓過去不會壓的太狠,既是給活動空間,也是給自己餘地。
發生碰撞總歸是最糟糕的情況,誰都不希望發生。
但杭峰讓開的這點距離,倒是讓威爾遜感覺很好。
他覺得杭峰怕自己。
從第一次他壓近彆人,嘗到了甜頭後,他就覺得所有人都怕自己。這不但讓他晉級順利,也給了他無比強大的自信。
所以杭峰一直排在第一名又怎麼樣,隻要給他機會,他就能夠在杭峰的心裡投下大片的陰影。
這一次,杭峰的“避讓”,依舊讓他感覺到一如既往的順利。
看吧,不怕他的人實在很少,很何況杭峰隻是個還沒成年的大賽新人,真不知道愛莎在擔心什麼。
威爾遜心裡得意,止住了自己繼續逼過去的動作。
他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獲得比賽的勝利,如果真的撞上,他也會受影響,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會拿自己的比賽開玩笑。
這一係列的心理活動說起複雜,其實也不過就是短短幾秒的事。
第一個彎道就過去了。
第一個彎道很簡單,不過40多邁的速度,很難體現技術上的差距,大家甚至沒有蹲下身,隻是簡單的控製平衡,就結束了。
從彎道出來。
排位有點小小的變化。
哈利排在了第一位。
內線過彎確實很有優勢。
然後是杭峰和威爾遜。
島國的選手落後的很明顯。他大概不太想靠威爾遜太近,所以選擇了最外圈過道,這讓他在出彎後,落後了其他人兩個板位。
不過接下來,大家就會往他那邊的四號道靠。
斜滑的路線,肯定不如直行的路線。
他還有機會追趕上來。
將近三百米的直行坡道上,外圈的三個人開始一點點的往島國選手的方向滑,島國選手則借著直線追上了落後的距離,眼看著就要和威爾遜再次平齊。
可是……就這一點點的落後,給了威爾遜機會。
威爾遜一點避讓的意思都沒有,直接就卡到了四號道裡,他的板尾甚至快要撞到島國選手的板頭。
終於,還是島國選手沒能承受住壓力,滑板明顯地搖晃了起來。
“蛇形”會降速。
他可能是失去了平衡,也可能是不敢和威爾遜撞上,總之就是眨眼的功夫,他就和威爾遜再度拉開了兩個板位的距離。
就像是主動把最好的賽道讓了出來。
威爾遜自然毫不客氣地內線過彎。
杭峰也跟著威爾遜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過彎機會。
他從2號道換到了3號道,又壓進到4號道的位置,甚至因為心裡隱約已經將威爾遜視為最主要敵人的潛意識下,他壓向威爾遜的距離,可比壓向哈利近多了。
如果在這條賽道上真的畫了賽道,那麼過彎的那一刻,威爾遜是最靠近邊線的位置過彎,而杭峰已經堂而皇之地滑在內圈賽道的最中間。
他和威爾遜的距離最窄的時候,甚至低於30公分。
這正是威爾遜壓迫對手的一個距離。
老實說,杭峰在壓過來的時候,威爾遜其實都嚇了一跳。
隻是速度太快了,沒等他深思,這個彎道就過去,杭峰以一種蹲下,用手壓板的方式,完成了這個彎道。
在滑出彎道之後,就像個“渣男”一樣,毫不客氣地與他分道揚鑣,奔赴下一個彎道。
這個時候威爾遜的心臟才重重跳起。
腦袋有點發懵。
“我剛剛是被嚇到了嗎?被杭峰用我習慣的方式,反威脅了?”這個念頭在腦子裡電光火石地發出,繼而是滿滿的不可思議。
我竟然被嚇住了?!
大概是真的被嚇住了,這讓威爾遜一個短暫的分神。
對於滑板速降這類瞬息千裡的運動,短暫的分神也是一個很明顯的失誤。
等威爾遜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比其他人更晚地進入下個“彎道的準備期”,這也讓他明顯落後了杭峰一個板位。
心裡的警鐘轟鳴,以杭峰過彎的能力,這一個板位的差距太可怕了,他必須要追上去。
威爾遜將身體壓下去,儘最大的可能去壓風,想要把自己丟掉的速度追回來。
可這並不容易。
大家都是最職業的運動員,壓風的技巧是基礎,想要在直線路上就追上對方,除非在滑板上裝了火箭,否則就必須遵循慣性不斷增強的原則。
你快對手也快,根本不可能超過。
威爾遜有點生氣了。
類似於惱羞成怒,他覺得被杭峰嚇到的自己很丟臉。
隻是現在的情況很明顯,想要馬上追回自己和杭峰的差距根本不可能,至少在下一個彎道滑過之前都不可能了。
可要將丟掉的距離追趕回來又是必須,所以威爾遜左右看了一眼,直接跨道杭峰,往哈利那邊壓了過去。
是了。
這一次,威爾遜依舊想要選擇內圈過彎。
他和杭峰的差距隻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追趕。
哈利“亞曆山大”。
威爾遜貼過來的時候,他幾乎想要尖叫莫挨老子!
可惜,身體像是有自己的意識,在察覺到威爾遜要搶自己的道時,哈利身體的平衡感就被破壞了。
他的心不穩了。
體現在腳下,就是他還沒等威爾遜過來,滑板就不受控製的蛇形,繼而速度驟然下降。
就這麼將大好的形勢和位置拱手相讓。
可惜杭峰滑在前麵,並不知道後麵的情況,否則都要歎一口氣。
真是的,怕什麼呢?
大不了同歸於儘,就不能有點血性嗎?
杭峰的年輕,他的銳氣,還有對勝利的渴望,隻讓他對威爾遜警惕,還遠遠不到畏懼的程度。
這也正是年輕選手在賽場上的優勢。
所以,杭峰再度滑到前麵,並且順利滑出第三個彎道時,威爾遜驟然從內線切出!
那明顯的藍黑色出現在視角餘光的地方時間,杭峰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頭“捶胸的猛獸”又追上來了。
他的內圈有人憑借賽道的便利追趕上來,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
這才第三個彎道,速度應該還差一點才到80邁,作為世界級的運動員們,80邁的過彎完全就是自己掌控內的速度。
自己在這個速度下,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
但第四個彎道就不一樣了。
杭峰對自己的實力再了解不過。
他的優勢就是90邁都可以完成彎道的技巧,而其他人是很難做到了。國際上大部分的選手都是80多邁過彎。
在這個賽場,第四個彎道,速度就一定會達到80邁以上。
這才是考驗過彎技巧,選手實力的時候。
為了能夠在接下來彎道真正“脫穎而出”,杭峰根本就無瑕顧忌身後追來的是牛頭還是馬麵,也不會去想為什麼就換了一個人。
他專注在下個彎道,計算角度,調整姿勢,就連呼吸都被刻意地控製著,正確的呼吸方式能夠讓他在過彎的時候獲得更大的力量,確保過彎的順利。
杭峰就像一頭全力捕食的猛獸,對於另外一頭潛伏在身邊的財狼,選擇了無視。
他往內圈不斷靠近,在最正確地方開始控製平衡,將身體傾斜。
為了不在彎道降速,他的每一寸肌肉控製,都必須要保證角度的完美。
終於巨大的傾斜力傳來,杭峰將早已準備好的手掌貼在地上,在那幾乎磨出火花的摩擦中,以一個完美的內線線路,順利過彎。
在後麵亡命追趕,想要再次對杭峰造成壓力的威爾遜,追了個寂寞。
杭峰過彎的時候看不見他,等著內線彎道過去了,他更是連衣角都沒有摸到,等著再直起身就發現自己和杭峰差了七八個板位。
一個彎道就差了將近五米的距離?
威爾遜一腦袋問號。
有點被嚇住了。
是自己過彎有失誤,還是杭峰技巧太好?
怎麼可能一個彎就拉開那麼大的距離?
這不可能!!!
可這樣的質疑並沒有持續太久,答案就給了他。
是杭峰的過彎的技巧太好,也是他過彎確實不如人。
國際一流的選手在過第四個彎道的時候,一般都會有80邁以上的速度,這個速度對於大部分選手已經達到了閾值,屬於可以過彎,但過彎會不會降速,就需要一點點的運氣。
可能稍微一個地方的用力有一點點失誤,速度就會降下來一點點。
杭峰在過這個彎的時候,是基本沒有降速的。
他很完美地過了這個彎。
威爾遜卻出現了一個不是很明顯的失誤,當他從彎道出來後,不但被杭峰拉開了距離,他們的速度也不再一樣了。
杭峰始終保持80多邁的速度滑行,而且在這個長坡上,速度還在不斷加快。威爾遜的速度卻掉到了80邁以下,他和杭峰差距了3~5邁的速度,所以在第五個彎道出現之前,他不但不可能追上杭峰,彼此的距離還在不斷地拉開。
從六七米變成□□米,接著超過十米。
威爾遜眼看著雙方的距離被拉開,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不是來自於對手迫近的那種“物理壓力”,而是被人淩駕於頭頂上,對自己實力發生質疑的“魔法攻擊”。
而且在第五個彎道,威爾遜不但受到“魔法攻擊”,還遭遇到了一次“暴擊”。
他重新衝到80多邁的速度,而且這一次發揮的也很好,速度的丟失應該非常有限,他甚至覺得是這個賽場上表現最好的一個彎道。
他非常擅長右側的過彎。
可是即便是這麼完美的一次過彎,再出來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和杭峰拉近距離,他們的距離甚至以一種變態的速度在拉開。
杭峰太快了,可能已經超過了90邁。
而他還在80邁上掙紮。
他和杭峰在長坡上的滑行速度的差距已經達到了7~8邁,這巨大的差距隻能讓他望著杭峰的背影而無能為力。
威爾遜參加了很多場的國際比賽,也遇見過很多的東道主選手。
他也輸過比賽,當然也和東道主選手在一個小組裡比拚過。
東道主選手確實有優勢,他們對賽道的熟悉,確實可以讓他們滑的更快,心態也都比較好。
可是大家過彎的閾值應該是一樣的,差距最多2~3邁,更多考驗的還是在每次過彎的發揮上。就像這個賽道有六個難度彎,如果你有兩三次丟失速度小的過彎,對手隻有一次,那麼你就贏了。
威爾遜還從來沒有在第五個彎就被拉開這麼遠過。
他和杭峰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0多米,而且還在不斷拉開。
這個距離讓他無力到難過。
他甚至在想,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要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卡住杭峰不讓他滑起來。
這滑起來的速度,誰受得了啊!
愛莎說的對,杭峰真的很厲害。
沒有和他同場比賽過,總會覺得“我上我也可以”,隻有和他真正做了對手,才知道他的實力有多強。
90邁的過彎,簡直不可思議。
杭峰在最後一個彎,依舊采用了用手指按壓板頭,另外一隻手撐地的技巧。
速度太快了,需要過彎的力也是加倍的,他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個技巧,而且並不覺得很難。
賽場確實是最好提升自己的地方。
在不敢刹車的情況下,他自然會在賽場上尋求突破。
在這之前,訓練的時候,他超過90邁過彎就要降速了,可現在90邁卻還覺得遊刃有餘。
要不是賽道太短,彎道太多,自己或許可以嘗試一下100邁過彎?
這個瘋狂的念頭在杭峰的腦海裡出現,然後很快就消失。
杭峰重新站起來,滑過第六個彎道的他完全放鬆了下來。
考驗結束了。
剩下就是滑。
雙手背在身後,目光注視前方,任由速度在不斷增長。
100邁……
105邁……
110邁……
在光的留影中,杭峰暢快地感受著速度帶來的激情,一頭衝過了終點線。
A組第一名!
毫無爭議的第一名!
再一次將他的對手狠狠地拋在身後,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