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峰在玩抓板!!
他起跳的時候前手抓的板頭,空中旋轉到一半,抓板的前手挪到了內刃的中間。
抓板空中換位了?
嘿!
這就有意思了!
聰明的觀眾,瞬間就明白了杭峰這一場比賽改變的戰略。
既然不能在最高周數上戰勝對手,就曲線救國,在抓板等其他方麵用力。
這一小細節更是被裁判們捕捉,包括查利裁判在
內,都將身體前傾幾分,眯著眼睛看向電視屏幕。
夜晚比賽,燈光越亮越晃眼睛。
但隻要捕捉到他抓板上變化的細節,一會回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觀察重點在哪裡了。
一轉眼的功夫,杭峰已經衝到對麵,他的第三跳也緊跟而來。
速度起來後,果然觀賞效果大增。
不過是第三跳,杭峰的高度就達到了讓人讚歎的地步,空中翻騰的拋物線,距離池沿最起碼有兩米多高。
看來前麵兩跳成功為杭峰獲得足夠的衝擊力。
他身在半空,腿往後彎,前手後擰,抓在板尾。
這是一個抓板尾,向前翻騰的動作。
難度挺高。
任何動作,一旦涉及到向前翻騰,難度就會提高不少。
而且向前翻騰和反向起跳向來在一起。
這兩個動作一起出現後,隻要能完成,裁判都會給出同級最高的分數。
杭峰向前翻騰的同時進行轉體,這空中難度當然不是杭峰第一次做,其實就在第一場的時候,他在第三跳也做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動作。
直播間裡,叫囂著杭峰江郎才儘的那個觀眾,乾脆利落地關了視頻。
不看了!
越看越生氣!
從第二跳開始,到第三跳,都是差不多重複的動作,怎麼的是直接放棄了嗎?還是記性沒有自己好,忘記第一跳就已經做過這些?
人在氣頭上,觀察力自然不行。
這邊這位前腳一退,後腳“啊啊啊”的聲音又在直播間裡出現了。
這次沒有人來得及打字,但懂的都懂。
怎麼說呢。
杭峰雖然這一跳和第一場的第三跳基本差不多,但也正是因為差不多,在喜歡他的粉絲眼裡,一眼就看見了不同。
同樣在空中做著翻騰動作的杭峰,身體擰動的姿態極為特殊,就像一個向左邊擰緊的麻花,在倏忽間,突然就變成向右邊螺旋絞緊。
這是一個很難被察覺的細節,但偏偏很多人都一眼看見了不同。
大概是在這一瞬間,用出了高考時候的專注力吧。
把全身所有的感官都彙聚在杭峰的身上。
“不一樣。”
“是不一樣。”
在心裡嘀咕著,不太明白這個變化是因為什麼。
直到杭峰穩穩落在地上,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看了一場玄而又玄表演,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落地的杭峰,一邊緩解滑雪板與冰壁撞擊時,出現的衝擊力,一邊放鬆地甩了甩雙手。
再放鬆一點,就靠你們了。
杭峰這一路滑過來,抓板很明顯用的都是前手,也就是他的右手,甩右手很正常,甩左手是什麼意思?
福至心靈!
啊啊啊啊啊!對了,剛剛杭峰落地前,最後一刻鬆開的手是左手!!!
臥槽!
剛剛杭峰是換了手抓板的嗎?
在旋轉的時候,做著四周半的時候,不但向前翻騰抓了板尾,還換手了?
不可能!
沒人能在那麼短,那麼複雜的環境下,再做到換手!
篤定的想法很快就變得不堅定。
主要還是直播間裡那些“啊啊啊”的人。
這裡麵總是不乏一些專業的,眼神更好的存在。
所以洲際杯為什麼直播間裡沒有解說呢?
看電視直播倒是有解說,那也是十分鐘以後了,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好不好!
雲裡霧裡的觀眾來不及深思,隻能暗自決定晚點一定要再看一次電視直播,就迎來了杭峰的第四跳。
在杭峰的第四跳來臨前,現場裁判室裡的裁判們,坐著的姿態不知道什麼時候都發生了變化。
他們的身體都前傾,雙手趴在桌麵上,脖子拉的老長,恨不得把眼睛黏在電視上。
沒錯!
杭峰是換手了。
而且很明顯。
朝著右邊擰動的身體,在偏軸轉體結束的瞬間,確實是彈動鬆開,轉到了左邊。
位於左側的後手,在滑雪板還沒有來得及移開的瞬間,被後手摸了一下。
時間很短,而且速度太快,不確定究竟摸到了沒有。
可要是摸到了,這個動作就不得了了。
“抓板”能玩到這個程度,這樣的選手太少了。
在公園滑雪運動裡,U型池和坡麵障礙技巧這兩個運動,除了賽場不同,在空中部分的打分標準完全一樣,也有彆於其他的比賽項目。
一個是周數。
一個就是抓板。
然後才是高度、連貫性、空中姿態等等。
在滑雪運動不斷發展到今天,幾乎大部分選手都將目光隻落在了周數上。
衝擊四周,衝擊四周半,然後衝擊五周,五周半。
畢竟周數帶來的收益最大,裁判都非常喜歡給更高周數的選手打高分。
漸漸的,“抓板”的進展和變化性就慢了下來。
關注抓板也不是沒有,歐洲選手對滑雪運動的熱愛,會讓他們去嘗試更多更有意思的東西,時不時的,裁判就會在賽場上看見一些讓人覺得驚豔的抓板技巧。
換手抓板絕不是杭峰第一個做。
但絕對是今年冬季項目開展以來,裁判們看見的第一個富有難度的抓板技巧。
上一個跳,是板頭換到板尾。
這一跳是兩手交換抓板尾。
看來杭峰這一場比賽的基調定下來了。
他要在保證周數的前提條件下,儘可能的去“玩板子”。
很有意思。
裁判很喜歡。
不僅僅是查利總裁判,在看多了不斷衝擊周數,包括一些明明衝擊不上去,還要硬要衝的選手,不能說不被對方的競技精神感動吧,隻是多少讓人覺得意味闌珊。
就是……嗯……怎麼說呢?
看的多了,就好像少了公園滑雪的精神,變成了最為純粹的競技體育,猶如少了鹽的大菜,營養依舊豐富,卻少了一些滋味。
杭峰這個決定不能說棒,而是非常棒。
裁判們表示,再來再來還想看!
好啊!就是這樣!!
等比賽結束了要好好看回看,希望你小子的這一跳,這一次的換手抓板能成功。
裁判們顯得無聊的態度,在轉瞬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再度對杭峰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前兩跳在玩板,接下來呢?接下來會不會有更有趣的抓板方式?
就在這樣的期待中,杭峰的第四跳來了。
這一次,他的衝擊力更強,拋飛的高度也更高。
尤其一個正麵的起跳,讓他在跳起瞬間的表現幾乎完美。
身在半空的杭峰,保持著旋轉的節奏,後手已然探進到雙腳之間,身體的極致收縮和肩膀下壓。
手掌一把扣在外刃上。
哦!
這是一個跨越了板麵的抓板方式!
不算少見但也不多見的抓板方式,難度還是很高,主要是身體必須縮緊到極致,手才能抓到另外一側的外刃。
這個動作很帥。
一把扣在外刃的杭峰,就像是用自己的手臂將整個身體提了起來,隨後雪板帶動身體旋轉。
一周,兩周。
哦哦!這是一個向後翻騰的兩周的動作,720!
同時,身體還保持著一個偏斜軸心的轉體。
同樣兩周720!
旋轉的速度很快,跳躍的高度也很高,全部動作做完,杭峰也才從拋物線最高處往下落。
跨橋的手竟然還沒有鬆開!?
帥啊!
時間和空間像是在這一刻達到了奇妙的契合,有了那麼一瞬間的停頓。
大馬金刀蹲在半空的年輕人,以一種俯視眾生般的姿態居高臨下,灌注了空氣而膨脹起來的衣服,讓他顯得格外的強壯,就連那翻飛的衣角,都猶如在空中留下密布白色霧氣的線條。
滯空感!!
這是杭峰今天決賽場上,最清晰的一次“滯空感”。
這種在“X-games”的賽場上,震驚了所有裁判的空中展現能力,再一次地出現。
毫無疑問,太帥了。
也是裁判們想要從杭峰身上看見的東西。
在過去的幾場比賽裡,杭峰被五周限製,導致整個比賽過程少了幾分從容,將那本應該出現的瀟灑感,破壞殆儘。
此時此刻,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猶如任何一張可以登上環球體育雜誌上的照片,定格在可以征服所有人審美的瞬間。
最關鍵,這裡所有人是在比賽的過程裡,有自己的雙眼去見證了一個淩空停頓的瞬間。
好啊!!
查利總裁判眼煥異彩,沒忍住在桌麵上拍了一下。
就是這樣!
就是這種感覺!
是他一直想要看見的,這個賽場上應該有的另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