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洲際杯決賽:第三場(下)(2 / 2)

就……慕了。

果然,優秀人身邊也都是優秀的朋友啊。

於是,就在直播間的畫風突然歪的沒法看的時候,分數終於在這個時候出來了。

在杭峰等人同時動起來,看向同一處的時候,直播間的畫麵也切換到了積分榜上。

杭峰的成績出來了。

小分。

第一跳,一周半540。

18.50分。

這一跳杭峰穩在一周半,裁判給的分數也相對穩定,三場比賽都給了杭峰18.50的分數。

第一跳,三周半1260。

翻騰一周360加偏軸轉體720,落地前再轉體半周,來個反向落地。

抓板板頭,中間換到側麵板刃,開始了他的抓板“花活兒”的第一彈。

同樣是三周半的難度,卻有兩個亮點。

一是反向落地。

一是抓板變化。

在第一場同一跳的時候,杭峰也做了個反向落地,裁判給了他19.20分。

這一跳,很明顯裁判非常喜歡他在抓板上的變化,給了他19.50分。

也就是說,杭峰光是加上一個抓板變化,就多得了0.3分。

看似隻有0.3分,卻在決賽場上,至關重要。

至此,杭峰憑借兩跳,拿到了38分。

接著是第三跳。

這一跳在技術動作上,和杭峰今天的第一場比賽是一模一樣,重複的動作出現,按理來說,這一跳的分數是絕不可能超過第一跳。

U型池的打分標準就是這樣,完全一樣的技巧難度出現在賽場上,除非之前出現過大失誤,否則哪怕隻是高度、落腳點上較小的進步,裁判都不會給出超過上一場的分數。

第一場,杭峰在這一跳的得分是19.50分。

已經非常高的分數。

畢竟能在第三跳,完成這麼具有變化性的四周半1620,就算在最頂尖的賽場上,也是不多見的。

可是,當大家看見第三跳的的分後,都發出了驚歎聲。

“哇哦!”

“臥槽!”

“發達了!”

在那些驚歎聲中,杭峰也看見的自己這一跳的得分。

20分。

裁判給了他一個滿分!!!

也就是說,一共七名裁判,就算去掉給出最低分的那名裁判,剩餘的六名裁判,都認可了杭峰這一跳的完美。

是的,不能再完美了。

這一跳的抓板難度頂格了。

換手抓板,還是抓板尾,尤其是在賽後的慢動作還原下,杭峰的左手確實摸到了板尾上。

那一刻,就連裁判都發出了驚訝的聲音。

第三跳可以完成這個難度的動作,算是頂格了吧。

都這個程度了還不給一個滿分出來嗎?

還不要說杭峰是東道主選手了。

給給給!

你那麼棒,我們不給你高分都不好意思。

所以,杭峰曆史生涯,第一個國際賽場的滿分小分出現了!

在這個10分出現的時候,賽場上響起了歡呼聲!

所有人都在恭喜杭峰。

國家隊員更是推著杭峰,表達自己的喜悅。

大部分國家隊員本來就沒把杭峰當外人,如今自家的小弟弟表現的這麼耀眼,他們也高興,與有榮焉啊!

隨後,來到了第四跳。

所謂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

對於觀眾來說,杭峰在這一場比賽裡,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他的第四跳了。

第四跳是一個跨橋抓外刃的動作,這個抓板動作絕對可以排在“單板抓板帥氣值”的第一位。

跨橋抓板有不小難度,但最主要就是帥,在大部分單板滑雪的雜誌照片裡,這種抓板技巧是最被攝影師喜愛的。

社會影響力連帶著影響滑雪運動員,因此很選手都會去學習這一招,所以在國際賽場上還是經常能夠看見的。

而杭峰的第四跳,之所以能夠讓人記憶深刻,當然不止這個跨橋抓板。

最主要還是那讓人驚歎的滯空感。

像是踩著飛劍一般蹲在半空中,衣服獵獵飛舞,居高臨下的姿態不僅僅是帥,甚至還具備某種難以言說的神性,讓人生出景行行止,傾慕的感覺。

簡而言之,言而簡之,就是這一跳帥出了比格。

裁判顯然也認可杭峰這一跳的高度,還有那少見的滯空感。

所以在這一跳,給了19.80的高分。

非常成功的第四跳。

回憶今天的前麵兩場比賽。

杭峰在第一場,第四跳“挖池子”,導致這一跳拿到了全場最低分,17.80分。

第一場,第四跳不挖池子,但為了第五跳做準備,他以為沒敢在這一跳用大力,所以也隻拿到了19.00分。

如今第三場,換了一個心態,換了一個滑法,卻滑到了裁判的心裡。

19.80分,遠遠超出杭峰的期待。

這一跳的得分,和第三跳的滿分一樣,讓杭峰開心。

隨後,就來到了第五跳。

第五跳也是杭峰最沒底的一跳。

按理來說,第五跳應該是積攢了所有的勢能後,最為耀眼的一跳。

然而在杭峰剛剛的表現來看,單從視覺效果上,是不如前麵兩跳的。

他放棄了去衝擊五周的機會,將周數控製在四周半。

連續出現三個四周半,也不知道會不會讓裁判失望,或者就此認定他的上限隻有那麼多。

雙手抓板的動作很難,比換手抓板尾還要難上一點,可是既不帥,也幾乎沒在常規賽場上出現過。

尤其杭峰還有一個雙手從板側移到板頭的變化。如果說五周的周數是運動員將勢能積累到極致的發揮,那麼這個雙手抓板的技巧,也是杭峰專門為第五周設計。

沒有那個高度和時間,杭峰也完成不了這個動作。

現在的問題,就是杭峰做了他覺得很難的動作,裁判會不會認可呢?

這畢竟是“X-games”裡麵的抓板挑戰動作,常規賽場的裁判是否具備辨彆這個能力?又或者說,他們的打分標準裡,有沒有這個動作的分值?

一個空白的技巧,並不一定都會得到好的反饋。

沒有了打分的標準,反而更加考驗裁判的印象分。

杭峰敢去拚周數,也敢拚抓板難度,唯有印象分,是現在的他無法掌控的。

就在這複雜的情緒中,杭峰看到了自己第五跳的最後一個得分。

19分。

19分啊?

這個分數究竟算好還是不好呢?

好像既覺得不符合期待,又差不多的樣子。

“那個……”

唐雋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第五跳你做了什麼?應該沒有做五周吧?分數怎麼還和前麵兩跳的差不多?”

杭峰聞言,糾結的情緒瞬間紓解開來。

他轉頭對著唐雋笑:“你說的對。”

唐雋明明問的不是這個,愣住:“什麼?”

但杭峰已經不再看他,而是轉頭再度看向積分榜。

唐雋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想了,嘴角含笑的也將目光落在積分榜上。

隨著杭峰的分數出來,直播間炸了。

“啊啊啊啊!!!我的眼睛瞎了!!!那閃亮亮的20分是什麼?啊!我的眼睛!”

“秀兒最棒,接著奏樂接著舞!”

“媽耶,竟然有一個滿分,牛批了我大杭峰!!”

“不科學啊!我覺得第四跳更好,為啥沒有給滿分。”

“有人解釋一下,第三跳為什麼會是滿分嗎?”

“真心喜歡第四跳,求做圖大佬我想要屏保!”

“第五跳為啥隻有19分?有大佬解釋一下嗎?”

“同問。”

“第五跳是U型池最精華的一跳,高度最高,還不用考慮落腳的問題,所以選手都會在最後一跳上大招。就比如過去的機場比賽,四周的選手會在最後一跳上四周半,杭峰和白鳥優宇,還有我們烈哥都是在最後一跳完成的五周,所以可以解釋為,這一跳裁判都對選手有高預期值。”

“我來說吧。杭峰前麵都可以做四周半,最後一跳沒有做五周,這是扣分點。如果隻是四周半,杭峰的分數估計連19分都達不到。不過他在最後一跳做了一個雙手抓板,且是從板刃移到板頭的動作,挺新穎的,所以裁判又給他加了分。三下五除一,就相當於杭峰用抓板花招兒抵了五周,裁判打分還算公平,我是服的。”

“不會都以為U型池隻看周數吧?抓板也是一個加分大點好不好。歐洲那邊的選手最喜歡開發抓板,X-games的超級U型池就是個抓板秀,推薦你們一定要去看,就知道杭峰最後這一跳來自哪裡了。隻能說,極限大佬他就是極限大佬,就算到了常規賽場,身上也有著濃濃的極限風格。”

“早就想說,我們國家隊過於在意空中周數,抓板基本就是那三板斧。孫烈就算跳不出五周,這四年的時間開發抓板,也能把抓板他媽都掌握了,何至於卡到現在。”

“嗬嗬,說的比唱的好聽,你能不如你上?開發抓板一點都不比開發周數簡單好不好。以為抓板隻是抓著板那麼簡單嗎?這明顯是軸心的變化好不好?不同的抓板方式,軸心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咱們國家隊上來重點開發周數,一旦形成肌肉記憶,再去找軸心就不容易了。這也是為什麼抓板占分比重不低的原因。”

“一套天賦樹,到了高級區,分出兩條枝;

一個是周數,一個是抓板,權衡難決定;

點滿一條枝,封王拜將侯;

點滿兩條枝,封神舍我其!押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