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毅很認真的想著韓巧這個問題。
“如果我去郴州,你也去。”
“嗯,我如今懷孕三月左右,小心些倒也出不了事兒,隻是我覺得你暫時不去郴州的好。”
“你升遷太快了,會引來彆人嫉妒,而且你現在識字不多,去了那邊容易落人口舌。”
“這是弊端,還有另外一個,你不能站隊,你現在過去就是站隊,不管明裡暗裡,你都是馮家的人,是恭親王的人。”
韓巧在猶豫沉思片刻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蘅毅,要不你辭官吧,辭去總捕頭職位,專心在家讀書、練武,沉澱一年,咱們再去郴州,或者直接去京城參加武舉,做天子的人。”
如今觀恭親王行事籌謀,怕是有不臣之心。
蘅毅必須從這團亂麻裡抽身出來。
“辭官?”蘅毅問。
“是,就說我身子不好,我們去莊子上住一段時間,佳寧武藝高超,你看看能不能學上一學。”
“蘅毅,技多不壓身,既然要走武舉,你去衙門當差太耗費時間。不如在家努力讀書認字練武,反正如今家裡也有銀子,我們一起好好努力,一年時間,你把所有字都記下來至於其中深意,暫時不急著去探尋,咱們先認識它,再去摸索。這期間也可以在附近縣城開幾家酒樓,郴州那邊也可以去看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我們不單單是去做生意,也是去布局,給我們安排後路,以及培養屬於我們的人手。”
“一年時間,成不了大事,但可以把根基搭建好。”
“這叫布局。”
有舍有得。
舍去衙門的官職,他已經去體驗過了,為了以後走更遠的路,站在更高的位置,蘅毅也需要更加充實自己。
德才兼備,才能服眾。
光武藝是不夠的。
手裡也需要更多可用之人,更需要銀子。
“嗯。”
夫妻兩個人商量好。
蘅毅翌日去衙門就找到縣令大人辭官。
“……”
吳縣令驚的目瞪口呆。
“我勝任不了總捕頭的職務,思來想去,決定回家讀書認字,再拜個師父苦練功夫。”
蘅毅去意已決,吳縣令連公函都不敢拿出來。
因為公函到他手裡有幾天了,卻一直扣著沒給蘅毅,這事傳出去他烏紗帽都可能保不住。
“蘅毅,你再仔細考慮考慮。”
“我已經慎重考慮過。大人,如今的我文不成武不就,時常會自我懷疑,所以我決定辭官後,先好好讀書認字,也好好練武。還請大人成全。”
吳縣令看著蘅毅。
其實他有些看不透也看不懂麵前的蘅毅。
他說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其實不然。
他識字不多,但是武藝上,這普益縣還真找不出幾個比他強悍厲害的人。
“既然你已決定,我也就不強留你了。”吳縣令說著,在蘅毅的辭呈上蓋印。
從這一刻起,蘅毅就不是衙門的人了。
“多謝大人成全。”
蘅毅抱拳行禮,出屋子後反倒覺得一身輕鬆。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有更多時間陪伴有孕的妻子。
他不是婦人,不知道懷孕有多辛苦,但他在蘅家的時候,見過蘅家幾個嫂子懷孕,生孩子的時候疼的嗷嗷直叫。
聲聲淒厲。
他不希望韓巧受那些苦,又想要一個有自己血脈的孩子。
他很矛盾,
很多時候都不想到衙門當差,可又怕阿巧姐失望,畢竟這差事得來不易。
如今阿巧姐提出來,他表麵不顯,心裡可樂壞了。
文羽、穀久他們都過來,“蘅毅,聽說你辭官了?”
“嗯,辭官了。”蘅毅倒也不避諱。
“我想回家好好讀書、認字,再拜師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