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那邊送了一批鹽回京,整整一百車。隨之而來的,還有南昭賠償的糧食金銀玉石隊伍。
兩支隊伍一前一後入京。
隨著這兩支隊伍入京,京城,乃至整個大周都漸漸被帶得火熱起來。一切皆源於朝廷售賣的新鹽。
新鹽有兩種,一種是大粒鹽,一種是細白鹽。
大粒鹽很大顆,像玉石般晶瑩剔透。
細白鹽,顧名思義,又細又白,粒粒均勻,比沙子還細。
老百姓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鹽時,眼睛都看直了。
這批鹽一回到京城,隻留了四分之一在京城,其餘的,皆被分散到了其他州郡。
京城的二十五車鹽,經過官方討論之後,其中十車分給了貴族閥門,畢竟去年年末的時候,他們也大手筆地捐贈了軍糧。
剩下的十五車,則交由官方出售。
消息一傳出,官鹽經營處,立即人頭攢動,無數百姓蜂擁而來。
“快快,官家那邊出來了一批新鹽,價格很便宜,快去搶啊,晚了就沒有了。”
“彆擠彆擠,鹽很多,大大的有,大家彆擔心買不到啊!”
案台處,一缸缸的新鹽排成一排排,擺在地上。
有一隊官差分兩隊立在兩旁,維護著秩序。
老百姓們自發地排好隊,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前瞅。
“這等雪白的細鹽,看著比上等的青鹽還要好呢。”
“是呢,也不知道這新鹽法是怎麼製的鹽。”
“不管它是怎麼製的,俺聽說,以後咱們就吃這種鹽喱。”
緊接著,差爺搬來兩張長案,分彆放在一左一右兩邊,長案上一處寫著售鹽處,另一處則寫著兌換處。
售鹽處很好理解,但這兌換處,老百姓就不太明白了。
不過通過官方說明,他們很快就明白了。原來朝廷體諒百姓們日子難捱,先前給朝廷捐過軍糧的,可以到兌換處那邊排隊,根據去年捐糧的多寡,可以兌換等量的糧食或者折合成一定量的新鹽。
眾人聞言,羨慕極了,不就是捐了一次糧嗎?這都得了多少好處了?冬天那會的火炕,這會,他們還能從朝廷這裡領回等量的糧食,或者折合成細白鹽或者大粒鹽。即使隻是等量的糧食,那也很劃算啊,這時節的糧食每一斤比去歲冬天的時候還要貴上幾文呢。算下來,還是他們賺了。
下次,等下次國家有難時,他們再也不會袖手旁觀了!無數老百姓暗暗發誓。
站在兌換處排隊的人讓人羨慕,但售鹽處這邊排隊的人更多。
老百姓們對大粒鹽情有獨鐘,細白鹽雖然也喜歡,卻覺得它更像是貴族用的。
老百姓們的想法沒錯,細白鹽更受貴族們的喜愛。
還有許多老百姓鹽一買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捏了一點點放進嘴裡,全是鹹味,沒有一點點澀意,“好鹽啊好鹽。”
關鍵是價格不貴,比之前的鹽還要便宜了五分之一,他們都吃得起。
一位老人家捧著鹽罐子,老淚縱橫,都是兵荒馬亂的年代過來的,什麼苦都吃過,他記得最嚴重的一次,是他們家整整一個月主隻吃了有三頓有鹽有味的食物。
又有一個買好鹽的老爺子,牽著自家孫子慢悠悠地家去。一路上,還能聽到爺孫倆的悠閒的對話。
“爺爺,以後我們都吃這種鹽嗎?”
“是的,朝廷說了,有人貢獻了最新的製鹽法給皇上,有了這最新的製鹽法,我們以後就不用吃鹵鹽,改吃這種大粒鹽了。”
“這人是誰呀?怎麼這麼好。”
“是的,這人是個大好人。”
官鹽經營處,斜對麵是一家酒樓,二樓廂房裡,幾位匈奴大漢站在窗口旁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幕。
“王爺,這大周的老百姓也太幸福了吧?”大周皇帝竟然讓底下的老百姓們吃這麼好的鹽,他們匈奴王庭的貴族吃的鹽連大粒鹽都比不上呢。
匈奴侍衛的聲音裡難掩羨慕嫉妒。
站在最前頭的匈奴王爺沒有說話。
鹽,也是他們此次出使的任務之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馬鞍和馬蹄鐵,但後者隻能暗訪,若是能帶回一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就好了。
大周和南昭這一戰,在叢林作戰時,馬鞍和馬蹄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周謹慎,每每打掃戰場,都會將馬鞍和馬蹄鐵回收,有些難帶回去的,他們寧願砍掉受傷的馬兒的馬腿也要將馬蹄鐵帶回。
他們匈奴得知大周有這兩樣利器,還真的多虧了南昭。
南昭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拿到了兩副馬鞍和馬蹄鐵。
為了交好他們匈奴,南昭送了一副給他們。
這次打仗,大周的強硬讓大食國和匈奴都為之側目,韓丹也是兩股戰戰,生怕哪天大周一個不高興,揮兵東進打他們。
而他們匈奴,也有自己的擔心和一些彆的想法。
隻是他沒想到,剛到京城的他們,竟然遇上了大周向老百姓售賣新鹽。想必這大粒鹽就是大周和娜琪國做交易時用的鹽了,隻是沒想到他們大周竟然還有更好的細白鹽。
大周真是深藏不露啊。
目前隻希望那個人真的能夠幫助匈奴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