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朝魚缸(求收藏推薦)(2 / 2)

那麼,隔壁家老陳也答對了,他提到定窯。

宋朝的五大名窯,分彆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接著,就是晴天家的木易,這位兄弟我記得剛才是幸運觀眾吧?他是唯一一位說到魚缸的人。

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這竟然是一個魚缸。

可事實上,它還真是一個魚缸。晴天家的木易,出來說說看,怎麼看出是魚缸的。不用怕,就算是蒙對的,獎勵也不會變。如果把理由說好,我給你送一枚火箭。”

“魚缸?”華仔也感覺不可思議,怎麼會想到魚缸的?

這可是宋朝的古董呀!宋朝就有人玩觀賞魚?

沒讓大家就等,晴天家的木易解釋:“蒙的,我看它的模樣有點像魚缸,我以前買過差不多的,不過那是玻璃做的,這是瓷器做的。”

胡楊示意華仔,讓他立即給四位觀眾各送一座島嶼,都是五萬幣的,也就是五百塊。

“宋代的魚缸?宋朝的祖宗都開始玩觀賞魚嗎?”有人忍不住問道。

“那大家就有所不知了,早在漢朝,就有觀賞魚的概念。

到了唐朝,開始流行養金魚。如今,RB養金魚的文化,還是唐朝的時候傳過去的。

到了宋朝,遛狗、耍鳥、養魚、鬥蟲等悠閒文化很興盛。

其實,也隻有繁榮昌盛的年代,大家才有閒情逸致去琢磨吃喝玩樂的文化。像宋朝,經濟繁榮,百姓的生活安定,才有瓷器的顛覆性發展,才有後世都津津樂道的五大名窯。”胡楊跟大家說道。

胡楊讓華仔給花盆拍特寫,給大家仔細講解。

“看到這沒有,我們叫它淚痕,是器表的流釉現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條狀,宛如垂淚,故稱淚痕。

淚痕現象僅見於北宋定窯器,唐至五代定瓷並無此特征。

北宋早期,定窯采用正燒,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後,定窯創造了覆燒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

所以,如大家所見,這是一件北宋中後期的定窯瓷器。”

說完之後,胡楊想了想,繼續說道:“還有一點,大家可能看得不清楚,畢竟隔著屏幕。”

“什麼?”華仔問道。

“器型,它的器型是有點變形的,一般人看不出來。定窯器物,尤其是碗類器物,大都有些變形,若是完整器,將器物倒扣於桌麵,便很容易發現這一特點。”

就目前在市場上所見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淚痕現象已可做到,竹絲刷痕亦不難實現,至於器物的變形非人力而可強為。

取決於燒造時的火候、窯位、氣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跡。現在隻有一點還難以企及,就是足麵的不平現象,這種現象的形成完全出於自然。

“當然了,鑒定瓷器是一門大學問,我這樣跟大家講解,大家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這件宋朝定窯白瓷魚缸,拿去拍賣的話,一百萬以上吧!”

前麵說那麼多,大家也就隨便聽一聽,當長見識而已。

胡楊最後提到的價格,一百萬以上,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吐槽,主播今天都賺了多少呀?”

“搞得我都很想認真學一學鑒寶了。”

“麻木了,胡哥賺一百幾十萬,就跟玩似的。”

“一百萬以上?吹牛的吧?反正也沒有人揭穿主播。”

“嗬嗬!剛進來的吧?”

……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