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直播間瞬間安靜下來。
正如胡楊所說的那樣,他們從發現“宋旭”兩個字之後,就一直以為,這是宋旭的作品,已經有人搜索宋旭的相關信息。
不少觀眾都已經知道,宋旭是晚明的著名畫家。
“我去!難道不是嗎?”
“印都是他的,難道還不是他畫的?”
“怎麼回事?主播說清楚點,我有點懵逼。”
……
胡楊沒有讓大家久等,解釋道:“印章是一種標識,就跟現在商品上的商標一樣。不過,僅僅靠印去斷定一幅作品的出處,那就太馬虎了。印章,隻能說明作品跟某個人有關聯,不一定是其作品。
就拿這一幅作品來說,大家看到這落款沒有?顯然不是宋旭的墨寶。
了解宋旭的,就會發現,他往往以八分書作款,而行筆蒼秀。
八分書,可能大家又要問是什麼。它是隸書的一種,人們把帶有明顯波磔特征的隸書稱為八分書。
眼前的落款,分明就不是隸書。所以,可以斷定不是宋旭的墨寶。”
“那會是誰的?”唐宥也忍不住問一句。
“我沒看錯的話,應該是宋旭老師的作品,也就是沈周的墨寶。沈周,這個人應該有不少人聽說過,名氣不比唐伯虎差,博學多才,尤其是繪畫方麵,更是自成一家,善畫山水、花卉、鳥獸、蟲魚,皆極神妙。
我之所以猜測是他的作品,還要看這畫麵的點苔。
點苔是古代繪畫的一種手法,山水畫中的點苔,是表示山石縫隙中的雜草,和山間、溪畔的灌木叢,以及遠山上隱約可見的樹木。點苔的形狀,不外圓點、平點、豎點三種,大概與點葉法中的胡椒點,平頭點與尖頭點相似。
你們看這裡,沈周的苔點似乎由散尖的筆頭所點,行筆向下,苔點的形狀不規則,多數像燕尾般岔開。
但宋旭不同,他的苔點中鋒所點,有的較短近似圓形,多數略長。
不同的墨跡透露出畫家不同的性格,也形成了畫家作品的不同氣質。”
華仔有點迷糊:“能聽懂,但看不懂。點苔,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
其實,大多數人跟他一樣的想法,都是能聽懂,但看不懂所謂的點苔。
事實上,這種繪畫手法,需要比較專業的眼光,才能看出來。對毫無基礎的人來說,分辨點苔,有點為難他們了。
“將一幅山水畫濃縮在一把折扇上,本就是一種考驗,加上還是沈周的作品,這把扇子的價值,起碼是這個數。”胡楊伸出一根手指。
“十萬?”唐宥小心翼翼地猜測,比較保守。
胡楊搖頭:“你有點小瞧沈周的作品了,起碼要一百萬以上。具體的價格,需要看買它的是誰。”
“一百萬?”
唐宥等人驚呼,美麗的大眼睛瞪得更大,捂住小嘴。
直播間的老觀眾,已經有點麻木,胡哥賺錢就是這麼輕鬆。剛花了一百多萬買了一輛豪車,這才多久?就要賺回來了。
他們忽然覺得,胡哥真的很低調。
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購買更加奢華的豪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