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這個朝代稍縱即逝,曇花一現,存在的時間太短暫,所以元朝好多藝術品遺留下來都不多,也就造成元代的古玩普遍價值比較高。”胡楊跟大家說道。
胡楊還將盤子的底部轉過來,給大家特寫看。
“東書堂的款識,這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齋號。
其實,除了看款識。從青料和胎釉也能看出一些貓膩來。”
胡楊告訴大家,明朝嘉靖年間的青花瓷,常見色暈散,紋飾模糊的,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過的緣故。
而且,胎不及宣德以來的細膩,白中閃達,釉雖較細膩,但亮度強,不如中期肥厚、閃青。個彆厚釉混濁。多數為青亮釉,釉麵不夠平整,有隱的波紋。
“東書堂,在明朝也屬於名款。這青花瓷盤子,價值在一百五十萬左右吧!不過,因為是剛出水的物件,還需要專業處理一下。”
大家再次被震撼到,本來五萬買來,大家還擔心主播吃虧。可現在看來,他們都替那摳鼻大叔感到心疼。
從五千到五萬,從五萬到一百五十萬,簡直就是坐過山車一樣。
“還好,這條河的河水不急,所以這瓷器盤子沒有被泥沙磨損,釉麵沒有走樣,所以價值還是挺高的。
一般來說,出水文物的收藏價值都會大大減弱。
所謂的出水瓷器,一般分三種,一種是江河撈的,一種是湖底的,還有一種是海底的。我們就說一說江河的吧!其他的,以後遇到再說。”
胡楊跟大家解說,因為江河的水是流動的,同樣也帶動江河裡的砂土,小石礫流動。流動的砂石象是工業用的砂布,江河水不停地把器物翻滾,砂石也不停地把器物打磨,久之瓷器表麵光亮的釉麵被磨砂,像磨砂玻璃一樣形成了粗糙的啞光麵,但年代久遠,啞光也顯得溫潤。
雖然有一些被泥沙流衝刷後很快沉於泥沙裡,釉麵被磨損會輕些,釉麵也亮滑些,但是都少不了器物釉麵被涮磨後的破損狀。這樣的器物收藏價值就減弱,隻有作為曆史研究價值去保存它。
但有些江河水流不湍急,江河下麵淤泥較厚,少沙子,這多為人工開鑿的河流,器物沉下水很快就被淤泥所埋,這樣的環境中瓷器釉麵會受到保護,出水後器物釉麵潤滑晶瑩。
就比如現在胡楊得到的這件明朝瓷盤,釉麵潤滑晶瑩。
說話間,大家還在驚歎,主播這一大早就賺了上百萬,好多人都還在擠地鐵呢!都還沒開始上班賺錢。
這時候,河邊傳來驚呼聲。
“又摸到寶貝了嗎?”
“這次是什麼?”
“張老鬼還是有幾把刷子的,潛水的功夫一流,都下去幾分鐘了。”河邊的民眾議論紛紛。
摸到東西的,正是年過五十的老張,彆人稱他張老鬼,是個酒鬼。喝了酒,還能下河的牛人。
他摸到的,是一個還沒拳頭大的杯子。
冒出水麵後,他開口:“沒有沉船,這些東西可能是古時候掉下去的。”
至於之前,有人說摸到船板,那隻是一麵散落的木板,根本不是沉船的船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