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專業跟不專業的區彆了。”
……
拿到小錘子之後,胡楊先敲旁邊,力道從輕到重,控製好。
沒敲幾下,大家都發現,料子的表麵開始出現裂痕,而且有些自動脫落,露出裡麵的情況。
宋哥大喜,他已經看到了裡麵紫色的硯石,品質相當高。
胡楊逐漸將表麵的碎石都弄開,一方精美絕倫的硯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所有人驚呆。
原本,大家以為,頂多就是另外一塊料子,沒想到已經是成品,經過雕琢的硯台。哪怕是行外人,看到這方硯台,都知道挺珍貴的。
“硯膛中間,還有一小塊魚腦凍,難怪老爺子這麼上心。”宋哥終於明白。
有魚腦凍,是端硯的最高品質標誌,哪怕隻有一丁點,它的身價會飆升很多。
此外,這方硯台的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一看就是端硯中的極品,作為一名采硯石的人,這點眼力他還是有的。
“是一塊名家硯。”胡楊說道。
“名家硯?名人用過的?誰?”華仔一連好幾個問題。
胡楊解釋,顧名思義,所謂的名家硯,大體包括三類:一是名家設計、雕刻、製作的硯台;二是名家題寫硯銘的硯台;三是名家使用、收藏或鑒賞過的硯台。
將硯台的底部翻過來,大家就能看到,上麵刻著兩個字:任甫。
“任甫?有這個人嗎?誰來科普一下?”
“杜甫我就聽說過。”
……
“大家沒聽過不奇怪,這是字,不是名。梁啟超,大家肯定聽說過,他的字有兩個,一個叫卓如,另一個就是任甫,所以也有人叫他任公。”胡楊跟大家明說。
梁啟超,誰不認識?讀過書的人基本上聽說過,近代挺出名的一個人,就是沒什麼好下場。這人,好像就是粵省人吧?
如此,眼前的硯台是他的,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端硯之所以珍貴,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是因為它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乾。”
於是,古人有“哈氣研墨“的說法,指的就是端硯。
“橢圓形的造型,也給硯台加了不少分。一方硯台的價值,要考慮很多方麵,除了硯石本身的品質,以及雕工的功底,和名人效應,還有厚度、大小以及形製等。
一般來說,方形、圓形的硯台要比不規則硯台的價格昂貴得多。
這一方,綜合評估,我想應該值兩三百萬。
可惜,你們看這裡,崩了一個口子,不然更加值錢。畢竟魚腦凍端硯的料子本來就稀少,加上這一流的雕工,以及和梁啟超有關聯。”
這話,又引起直播間的一陣不適,看著彆人發財,難受呀!
也就宋哥欣喜不已,好在之前堅定自己的信念,沒有賤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