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又是三叔(2 / 2)

“還是蕉葉白呀!”

“怪了,昨天我也看了這裡,唉!”

……

找到好料子的,是一個接近五十歲的中老年人,頭發有點白,眼角滿是魚尾紋,穿著背心,肩上搭著一條毛巾。

在這個村子,他在他們大家族中排行第三,所以大家叫他三叔。

此時,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將手中的鐵錘放下。

采石一直都是個辛苦活,端硯名貴與否,最基本的條件在於硯石的石質,故采石這道工序極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

而端溪名坑,自古以來都以手工開采,勞動強度大,采石技術高,故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因端溪石大多不抗震,硯石開采至今仍以手工開采為主,不能以機械代替。

三叔心情非常棒,采石幾十年,大半輩子,從沒連續開采出蕉葉白料子的。

這一塊,雖然蕉葉白的麵積沒有前兩天的大,但二十萬左右還是能賣的。

“讓讓!大家讓讓!讓我朋友看看。”宋哥擠在外圍喊道。

有人轉過頭看去,就看到了兩個陌生人,眼中流露出些許警惕。跟著進來的青年作解釋,才讓大家釋然。

三叔一聽,來人有購買的**,整個人都熱情起來。

雖然他不愁沒有買家,隻要把消息放出去,有人會找上門來。但很多都是行家,想要多賺點不容易。

來人年紀不大,一看就知道是小白,說不定能從他身上多賺點。

“大家讓條道,遠來是客呀!”三叔略帶渾濁的眼睛裡透露出狡黠。

胡楊朝大家雙手合十,算是跟大家打招呼,也表示尊敬。

“很榮幸,能跟著宋哥進來長長見識。”接著,胡楊轉向三叔:“放心!要是合適,不會讓您吃虧的。”

他蹲下,翻看那塊料子。

料子隻能說是剛開采出來的原始石料,還帶著非常多的岩石。如果是行家,接下來就是維料。

所謂維料,就是選料製璞。

開采出來的硯石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硯材,經過篩選後,再將其分等級,將有裂痕的、有瑕疵的、或爛石、石皮、頂板底板去掉,剩下“石肉”,這個過程要懂得看石,內行的維料石工能夠“看穿石”,可以預測到表層看不到的石品花紋。

胡楊低著頭,沒有人看到他眼中的驚喜之色。

很快,他抬頭問道:“三叔是嗎?這塊料子,您打算多少轉讓?”

三叔欣喜。伸出三根手指:“三十萬怎麼樣?”

沒等胡楊開口,宋哥就皺眉:“三叔,你這塊明顯比不上前兩天那塊,不是欺負我朋友嗎?”

其他人也覺得宋老三有點過分,欺負人家不懂行吧?

要是普通的外地人也就罷,但這是自己村民的朋友,就有點不厚道了。

“是比不上前兩天那塊,所以便宜了幾萬。”三叔狡辯道。

“三十萬,也行!”

得!胡楊都這麼說,大家想要勸幾句的都閉上嘴,心裡隻覺得來人是個冤大頭。隻有宋哥有點羞愧,感覺胡楊是為了不讓他難做,才答應的。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